小腦萎縮是一種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平衡障礙、步態不穩、言語不清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微mym17801
許多患者四處求醫,嘗試各種營養神經的藥物,卻往往收效甚微。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講述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患者張先生(化名),50歲,確診小腦萎縮3年,走路搖晃如醉漢,說話含糊不清,記憶力也明顯減退。聽說“六味地黃丸”補腎效果好,便自行購買服用。
然而,癥狀不僅沒有改善,反而出現了食欲不振、腹脹等不適。
后來,他找到了經驗豐富的李俊才醫生。
李俊才醫生仔細詢問了患者的病史,發現他除了共濟失調外,還伴有耳鳴如蟬、腰膝酸軟、夜間盜汗等癥狀。
結合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李醫生判斷其病機并非簡單的腎陰虛,而是腎精虧虛兼髓海不足,導致腦竅失養。
李俊才醫生以益腦平衡療法為基礎方進行加減:
重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等填補腎精,加鹿角膠、龜板膠等血肉有情之品補益髓海,佐以石菖蒲、遠志等開竅醒腦,配合砂仁理氣和胃,消除滋補藥的膩滯之性。
結果如何呢?
服藥兩個療程后,患者走路較前平穩,家人反映其言語清晰度提高。原本的耳鳴、盜汗癥狀基本消失,食欲恢復正常。
患者感慨道:“以前總覺得補腦就是吃核桃、吃魚油,吃了一推藥,沒想到李俊才醫生讓我看到了希望!”
為什么這類患者單純補腦無效?
現代醫學多采用營養神經療法,但往往治標不治本。中醫認為“腦為髓海,髓由精生”,小腦萎縮的本質是腎精虧虛導致髓海空虛。就像樹木枯萎,光給枝葉噴水(營養神經)不如灌溉根系(填補腎精)來得根本。
李俊才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精準辨證,分層用藥,使其更符合病人的病情,從而取得了顯著的療效。這正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所在。
中醫治療小腦萎縮,絕不是簡單“補腦”,而是通過益腎填精→充養髓?!鷺s腦開竅的鏈條實現整體改善。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言:“治腦者必求其本,本于腎,本于精?!?/p>
(注:本文僅供參考,具體治療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個體差異較大者需調整配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