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5歲至6歲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37.3%。什么原因導致這么多的孩子出問題?出了問題該怎么辦?希望下面這組報道能給讀者以啟示。
綜合新華社電不少家長感嘆:“我們小時候生活條件雖然差點,但快樂、輕松,不像現在的孩子壓力這么大。”其實,家長們看到的只是孩子學業上的壓力,并沒有深層次地體會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心理專家提醒,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是環境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兒童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兒童心理障礙發病率逐年上升。山西省太原市心身疾病門診部接待的兒童心理障礙患者已占其日常門診量的15%;上海市調查了3000名兒童,其中各類情緒問題檢出率為17.66%;南京和北京兒童精神科門診接待的兒童情緒障礙患者分別占21%和11.6%。
天津市兒童保健所曾對全市30多所重點幼兒園的8786名學齡前兒童,采用家長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歲至4歲兒童各種行為問題檢出率為31%。其中,34%的兒童表現為不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孤獨、畏縮、害羞;38%的兒童有攻擊行為,表現為欺侮別人,不會合作,不會分享,不聽話、任性、喜歡打架等;29%的兒童存在抑郁行為,在幼兒園或在家過度恐懼、焦慮、有自卑感。5歲至6歲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37.3%。其中,24%的兒童為多動癥,表現為精神分散,注意力不持久,學習效果差。
孩子心理障礙事出有因
心理專家和社會學家分析,兒童心理障礙多由以下因素造成:
一、兒童每天花在電腦、電視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過度沉溺于恐怖片、武俠片、電腦游戲甚至色情片,可導致其注意力不集中、不切實際地妄想,還可導致一些明顯的個性缺陷,如暴躁、嫉妒、任性和狹隘等。嚴重者可能產生幻覺,精神異常。
二、家長對兒童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不考慮孩子的個體差異、過高的期望值,往往使兒童身心負擔過重,產生厭煩心理,對任何事物都失去興趣。
三、父母下崗給孩子帶來壓力。孩子怕人知道,惴惴不安、嚴重自卑。經濟狀況的突變,由生活波及到孩子心理,給孩子帶來不穩定和不安全的情緒。
四、父母離異率增加也是導致孩子精神受到傷害的主要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