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是不是史文恭射殺,這個問題可能再過一千年也不會有大家都能認可的答案,所以我們只能問一個比較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如果曾頭市不設計將梁山軍引入埋伏圈,如果史文恭不藏起來放毒箭,梁山的二十一個頭領,能都打贏曾頭市七高手?
說史文恭是“藏起來”放毒箭,那也只是一種假設,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梁山好漢或嘍啰,在火光通明的情況下看到那匹搶眼的照夜玉獅子馬,更別說看到史文恭本人了。
照夜玉獅子馬“雪練也似價白,渾身并無一根雜毛,頭至尾長一丈,蹄至脊高八尺”,就是沒有燈球火把亮如白晝,就是有點星光月色,也會如鶴立雞群,藏是藏不住的。
且不管梁山人馬為何沒有看到史文恭和大白馬,咱們還是來對比一下雙方的綜合戰力——在兵力上,梁山軍是處于劣勢的。
兵法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進攻的一方要是沒有數倍于守敵的兵力,是很難攻破堅固城防的,也不知是晁蓋氣糊涂了,還是宋江故意掣肘,梁山名義上的“大王”晁蓋“御駕親征”,居然只帶了五千人馬,而曾頭市則“聚集著五七千人馬”,而且全是鄉親父子兵。
熟讀水滸原著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梁山軍的構成很復雜,十幾個小山頭、若干被俘朝廷兵將,是就是一盤散沙聚成的烏合之眾:小山寨盜伙擅長打家劫舍而不會正規作戰,官軍兵將征討梁山一打就敗、一敗就降,這樣的“軍隊”打祝家莊尚且困難,攻打兵力占優且已建好“寨柵”的曾頭市,五千人馬就是“送菜”的。
曾頭市地勢險要,這在水滸原著中是有描述的:“周回一遭野水,四圍三面高崗。塹邊河港似蛇盤,濠下柳林如雨密。憑高遠望綠陰濃,不見人家;附近潛窺青影亂,深藏寨柵。”
曾頭市民風彪悍,這在水滸原著中也是有描述的:“村中壯漢,出來的勇似金剛;田野小兒,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輪棍棒,婦人慣使刀槍。果然是鐵壁銅墻,端的盡人強馬壯。交鋒盡是哥兒將,上陣皆為子父兵。”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曾頭市是為保衛家園而戰,晁蓋帶著二十個頭領和五千嘍啰來犯,只是要為宋江搶回一匹馬,雙方的戰斗意志,當然不可同日而語:曾頭市兵馬身后就是妻兒老小,根本就沒有退路,而梁山軍就是打贏了,也就是搶點錢財而已。
包括托塔天王晁蓋在內,攻打曾頭市的是二十一個頭領,有的版本寫成了晁蓋帶著十九個,前后文自相矛盾。
在正確的版本中,二十一人名單是這樣的:晁蓋、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
筆者把兩個版本對照了半天,才發現“共是二十個領”那個版本,少了一個錦豹子楊林。
楊林武藝低微,征方臘時“感染瘟疫”而沒有參加后來損失慘重的苦戰,病愈后回朝受封武奕郎,跟裴玄回飲馬川“受職求閑”,也就是只拿俸祿不干活,落得個不招猜忌兩頭靜心。
楊林在不在征討曾頭市的梁山軍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五千梁山軍攻打有五千到七千守軍的曾頭市,不出奇計是不能取勝的。梁山軍勞師遠征,曾頭市熬得起,晁蓋卻熬不起——時間長了,糧草接濟不上,附近官軍來援,他就會被包了餃子。
晁蓋急于求戰,可能就是認為陣前斗將,他那一方有三比一的人數優勢:梁山有二十一個頭領,曾頭市只有總教師欒廷玉、副教師蘇定和曾家五虎七人。
七個就一定打不過二十一個嗎?筆者看了半天,得出了一個比較令人遺憾的結論:要是規規矩矩斗將,曾頭市七高手,是可以將梁山二十一頭領全都斬于馬下的。
在梁山二十一頭領中,真正軍人出身的只有林沖、呼延灼、徐寧、孫立、黃信五人而已,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水軍頭領,步戰本事一般,所以后來“林沖回來點軍時,三阮、宋萬、杜遷水里逃得性命”。
除了那五個“軍官”,梁山頭領中可以上陣單挑的,可能還有穆弘、楊雄、石秀、燕順、鄧飛、歐鵬、劉唐,杜遷、宋萬、白勝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史文恭的武功大家都知道,梁山馬軍五虎將中排名第三的霹靂火秦明,在他長槍之下也只能支撐二十回合,林沖的武功與秦明在伯仲之間,支撐三十回合也許沒有問題,但要打贏史文恭,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梁山軍二打曾頭市,林沖居然留在山寨“看家”而沒有主動請纓要去替晁蓋報仇,可能就是不想再去曾頭市丟臉。
事實證明林沖沒有參與二打曾頭市是很明智的,因為如果他去了,與史文恭單挑的就應該是他而不是秦明了。
史文恭被盧俊義打傷并生擒,并不是武功不濟,因為他跟盧俊義根本就沒有正式交手,更沒有像電視劇演的那樣,“師兄弟”打得漫天飛舞,而是在完全失去戰斗意志和戰斗力的情況下被盧俊義捅了一刀:“史文恭正走之間,只見陰云冉冉,冷氣颼颼,黑霧漫漫,狂風颯颯,虛空中一人當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馬便回。東西南北四邊,都是晁蓋陰魂纏住。 史文恭再回舊路,卻撞著浪子燕青,又轉過玉麒麟盧俊義來,腿股上只一樸刀,搠下馬來。”
盧俊義能不能在二十回合之內擊敗盧俊義,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史文恭在正常狀態下跟盧俊義單挑,打不贏也能跑掉,跟晁蓋或林沖單挑,可能用不了五十回合就能分出勝負。
史文恭的武功絕對在晁蓋、林沖、呼延灼、徐寧之上,只要史文恭出手打死或打傷了晁蓋、林沖,梁山軍一打曾頭市就結束了,但是總教師史文恭并沒有出手,副教師蘇定也沒有出手,出手的是史文恭的徒弟、曾頭市第四虎曾魁:“兩個交馬,斗了三十余合,不分勝敗。曾魁斗到二十合之后,料道斗林沖不過,掣槍回馬,便往柳林中走,林沖勒住馬不趕。”
能在林沖丈八蛇矛下打三十回合或五十回合不敗的,在梁山好漢中也沒有多少,曾家老四尚且如此,豈不是說明副教師蘇定也能擊敗呼延灼或徐寧,曾家五虎都是一流或準一流高手,都有單挑擊敗石秀、劉唐、黃信等人的實力?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晁蓋攻打曾頭市其實是個必死之局:要是輪番上陣單挑,史文恭蘇烈和曾家五虎絕對有實力把包括晁蓋林沖在內的梁山二十一好漢斬盡殺絕,要是不講武德地全軍混戰,梁山軍兵力又處于劣勢——五千人馬中肯定要有一些運輸雜兵,而且大部分都沒有經過戰陣,更不能齊心協力。
這樣看來,史文恭確實沒有必要耍花招把晁蓋引入埋伏圈再安放淬毒冷箭,那樣就是打贏了,傳揚到江湖上,史文恭這個職業教練也會貶值了。
史文恭為主將的曾頭市不管是陣前單挑還是打持久戰,都不會輸給晁蓋帶領的梁山軍,他為什么還要施展下五門的伎倆,給江湖同道留下話柄和笑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