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思考力,心存正念。
hi,我是貓。
人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步相信全部為真,然后在到相信全部為假,再到發現真真假假,最后就無所吊謂,管你是真還是假了。對應禪宗的三重境界,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看山論,先是山,然后不是山,最后還是山。
實際上一個人不較勁兒,有自省和思考力,行動力跟上,順利地把這三個階段走完都不是什么大事,不過就是你早晚走完的時間差問題。早一點開竅的人,大富大貴不敢說,但是更聚氣,也更早懂得取舍,提前走在修煉自我的路上。
為什么一定要明心見性?難得糊涂不好嗎?
我覺得很多人搞錯了難得糊涂的意思了,有的人太表面覺得人家真的是糊涂,殊不知有這個智慧的人,大多都是兜里揣著明白,玩的就是不讓人看穿的把戲。他們早已躍過了辯論真假,改變他人的階段了。深知因果天定,人無法通過輕傳法,賤賣道就可改變,這是對自己和別人,也是天道規律最大的尊重。
但前提還是要搞明白。明白之后糊涂,跟什么都不懂糊涂,前者是智慧,后者是犯蠢吧。
大部分人還有惑,需要解,所以明心見性,了解自己之后,不去跟萬事萬物較勁,反求諸己是更好的做法,也是開竅的不二法門。
很多人陷入要與這個世界為敵,不能輕易放過世界的思維誤區里面。
若能轉換視角,就會有洞明的發現。從終點來看,幾十年之后,人都是碳基生物,跟其他動物一樣,最后都是一把塵土,注定對世界,哪怕宇宙來說都是“小我”。你每天氣呼呼地,要捫心自問,這樣飛揚跋扈累不累呢?
但對于自己人生來說,你是絕對的主角。
把“我”放大,把世界看成是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來游戲體驗,就是玩家,既然是玩,就重在體驗;但有些人過度放大“我”,加上容易鉆牛角尖,那么世界在他眼中就是一個爛蘋果,活著只能當蛀蟲了。
蛀蟲思維一旦形成,人就失去了走在路上的踏實感,只能寄生,別說修行了,就連生存都很被動了。
我不認為一個人積極入世是一種投降,反而是更高維度的覺醒。生活中很多事情,往往多主動一次,多嘗試一次,多懷著正念顯化,就會多一些機會。主動多了,負面情況最多就是碰壁,不會損失太多,但不主動連表達和出擊的經驗都賺不到。
李晟不就是這個例子嘛。報名5次浪姐,第5次才上,不耽誤沒上的時候繼續積蓄力量,提升自己。
而很多人狂熱追逐的能量,也是在這種一次次確認命運由自己掌控的過程中,越來越高,越來越多。
雖然我們都活在一個科學可以丈量的三維世界中,但有些機緣、氣運、情感等維度的東西卻無法精準被測量出來。我不是讓大家信玄,而是保持一種超脫的心態去看一些事物。
我最近有個感觸很深,當你一定要得到某個東西的時候,越想要,反而離得越遠,反倒是不去計較,結果更好。就像莊子【歐鷺忘機】的故事那樣,天天與海鷗相伴的打魚人想要抓海鷗的時候,偏偏不見蹤影,而不想抓的時候,它們每天都坐立在肩膀上。
人的念頭一起,鳥在或不在,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但這也不是說人不可以有目標,不可以有想要追逐的事情,反而是無心生大用,不要太摻和過多的欲念,目標拿來當指南針,行動是自己的,無為就是大有可為。
到了一定境界不得不懷揣著更高維的視角來看待事物,比如金錢,不是你追它,而是它在選你。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錢跟愛都流向了不缺的人?
提到這個東西的時候,他們往往宣泄牢騷,憤憤不平。但那些真正不缺錢的狀態是什么樣呢?
這里面就涉及到態度跟欲望調配問題,錢是工具,換取資源、機會、成長機會,有的人把錢當成是唯一信仰,一點損失就暴怒,自然回報就會變少。
而前者往往都在不知不覺間得到了更多的財神爺光顧機會。
愛不也是如此嘛?越想要的時候,動作變形,越求越在做別人,偏偏所托非人。反而是自己真實展現自己的時候,天大地大,沒有唯唯諾諾,更能吸引同頻之人。
氣運、福報、機緣、緣分冥冥之中,好像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安排,不是你在求,而是它在選值得的人。
人還是要保持吸收的心態,對很多見或沒見的事情保持敬畏心,不理解的事情,不去太較真對錯,堅持深度的思考力,行動力跟上,也無悔于這人世間走一遭。
畢竟一個不悔的人,比較值回來這人間一趟的票價。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