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作者/編輯: 哲南卡
| 分類: 哲叔的經濟觀察
5月16日,日本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實際GDP下降0.7%,跌幅遠超市場預期的0.2%,貿易逆差更達到193億美元。
美國關稅的真正沖擊波,還沒有正式到來,經濟萎縮,巨額逆差卻接踵而至,日本的最大危局要來了。
01
從今年2月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到4月啟動"對等關稅",美國原本信心滿滿,認為日本會率先妥協——畢竟日本是美國在亞太最聽話的"小弟",指東絕不向西的那種。
哪知道結果竟然讓美國相當意外。三輪談判下來,從堅決地拒絕分攤軍費,到死守農產品關稅,甚至還揚言要拋售美債,日本全然沒有退讓的意思,相當強硬。
日本談判代表赤澤亮正
現在美英協議都已經簽完了,而美日談判,卻還卡在死胡同里。
這還是那個任何時候都對美國點頭哈腰的日本嗎?
這些反常表象之下的真相是,日本正遭遇比廣場協議更為兇險的危機。
當美國指著日本對美550億美元貿易順差破口大罵的時候,日本財務省官員真是要哭暈在廁所了。
要知道從2020年開始,日本已連續四年整體貿易逆差,只有對美國一直保持著順差。
2024年整體貿易逆差就達到了876億美元,其中單對我們的逆差就達424億美元。
2025年第一季度的貿易逆差已高達193億美元,這還是沒有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波及的數據。如果疊加上關稅沖擊,今年貿易逆差肯定要飛上天。
連續的貿易逆差,對日本來說,絕對是致命打擊。
日本是個幾乎沒有啥資源的工業國,無論是在礦產還是能源方面,全都要靠進口。
日本的原油運輸船
礦產方面,100%鐵礦石,97%稀土,100%銅礦需要進口。
能源方面,99.7%石油,99%煤炭,97%天然氣需要進口。
就連糧食自給率,也只有37%,不進口的話,連肚子都填不飽。
長期逆差的話,會快速耗空日本的外匯儲備。最后連進口原材料的錢都沒有了,那還搞啥工業?
現在日本就靠著對美貿易順差,給自己回回血。
美國此時強硬地推行“貿易平衡”,要日本把順差部分吐出來。這就相當于要拔掉ICU里病人賴以續命的最后一根氧氣管,會直接要了日本的小命。
02
日本也是曾經風光過的。
1952年,《舊金山和約》簽訂后,日本成了美國實實在在的經濟殖民地。
美國對這個“好大兒”確實用心:不但準許日本在出口時享受全球最低的關稅,同時還允許日本對進口加征15%關稅;
不僅如此,美國還手把手傳授技術,從造船、半導體,到汽車全方位扶持。
簽訂舊金山和約
這套攻守兼具的“金鐘罩”,讓日本科技突飛猛進,出口大殺四方。
六十年代開始,日本電子電器、半導體、汽車、鋼鐵、造船這五大支柱產業,橫掃全球。
從1980年開始,日本就一直占著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的位置。
從1956年開始,日本造船就是世界第一,并保持了半個世紀,全球份額超過50%;
當時日本在EDA軟件、芯片設計、光刻機等全產業鏈也碾壓全球。日本尼康一家公司,就占據全球光刻機市場的一半份額,那時候ASML還是個小弟,根本上不了臺面。
日本家電拿下全球65%彩電、98%錄像機、89%隨身聽市場。
那時候的"日本制造",那可是金字招牌。只要你揣著個索尼隨身聽,絕對能在校園橫著走。
膨脹的日本開始忘乎所以,"賣掉東京買下美國"、"日本可以說不"的言論讓美國相當惱火。
更讓美國無法接受的是,日本制造在美國攻城略地,占據了半壁江山,開始嚴重影響美國的產業。
于是,美國出手了。
首先收拾的就是日本的半導體產業。
隨著《日美半導體協定》,半導體老大東芝被肢解,日本半導體方面核心技術,基本上全部轉讓給了韓國和灣灣;
接下來的《廣場協議》,讓日本開啟了“失去的40年”。
如果只是這樣,日本至少還能繼續做個富家翁,但我們的崛起,徹底結束了日本的好日子。
日本把持了43年的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寶座,去年被我們拿下。
中國汽車出口
造船方面,2010年我們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到2024年我們的手持訂單量更是把日本甩出好幾條街。
日本家電曾經席卷全球,如今全球82%空調、76%冰箱、63%電視都貼著中國的標簽。
我們對日本的超越,是全方位和無死角的。
現在日本,原來的優勢產業丟光了,新的產業呢,無論是互聯網、AI還是新能源,日本一個都沒抓住。
日本不是沒掙扎過。
日本現在還在堅守光刻膠、碳纖維這兩大陣地,信越化學、東麗集團分別掌控著72%和61%的全球份額。
但我們的南大光電、中復神鷹的追趕速度一日千里,讓日本夜不能寐,業界已經做出預估:日本的優勢頂多還能再支撐兩年。
或許到最后,日本只剩下不可描述影視產業獨孤求敗,這個產業我們恐怕是永遠都趕不上的。——但這類產業的外匯收益,對百病纏身的日本經濟來說,恐怕連止疼片都算不上。
如今的貿易逆差,已經讓日本快要走投無路了,美國卻還要逼迫日本簽訂新的“廣場協議”。
日本政客內心十分清楚:上次簽完還能躺平當咸魚,這次再簽就可以直接進太平間了。
日本貿易逆差不是第一次,上次出現巨額貿易逆差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大蕭條時期。
當時貿易逆差導致的經濟危機,讓日本超過5萬家工廠關門,超過400萬人失業,500萬戶農民徹底破產。
最終,日本選擇了侵略我們,于是便有了之后的抗日戰爭。
如今產業凋敝的日本再度面臨絕境,這次會不會鋌而走險再來一次?
中國軍隊
想必是不敢。如果來了也挺好,14億中國人會敲鑼打鼓——八十年前的血債還沒有清算呢,這次敢再來,那就新仇舊恨一并了斷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