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根據正榮地產發布的公告,控股股東RoYue Limited持有的正榮地產約12.658億股股份已被法院命令出售。
RoYue的全資擁有人為歐宗榮,而被命令出售的股份占RoYue持股比例約為66.95%,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的約28.98%。
這位曾叱咤地產界的閩商巨子,在涉嫌違法被查后,最終連最后的企業控制權也未能守住。
聯系正榮地產如今的境遇,遙想當年閩系房企的輝煌,不禁感嘆物是人非。
壹
正榮地產曾以“閩系黑馬”的姿態馳騁在地產江湖之中。
從1998年正榮集團創立,到2018年正榮地產上市,成為資本市場矚目的新勢力,不過二十年時間。
同樣是在這一年,正榮地產進入了千億俱樂部,而從百億到千億,正榮地產只用了五年時間。
此時正榮地產已完成長三角、環渤海等6大區域布局,在全國36城開發項目超200個,累計開發面積達3000萬平方米,完成了從區域房企到全國性開發商的戰略轉身。
胡潤榜上340億元的身家,莆田首富的金字招牌,俱是歐宗榮那段烈火烹油歲月的見證。
但伴隨行業調控深化及疫情沖擊,這家曾高歌猛進的房企自2019年起增速驟降,激進擴張積累的財務風險開始暴露。
2022年成為正榮地產轉折之年,首現上市后虧損,并因2億美元境外債違約觸發交叉違約條款,正式拉開債務危機序幕。
根據年報,2024年正榮地產實現營業總收入334.48億元,同比下降13.92%;歸母凈利潤虧損68.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51億元,同比下降83.97%。
這個用金融杠桿搭建的千億帝國規模的縮減幅度讓人唏噓。
貳
正榮地產的發展軌跡,正是閩系地產軍團共有的"蒙眼狂奔"的歷史及其命運的一個投射,極具標本價值。
泰禾的激進,就算在閩系房企中,也稱得上首當其沖。
憑借很有辨識度的產品,2017年,泰禾銷售額突破千億。然而,在2020年,泰禾的總負債規模先于銷售額超過了2000億元,凈負債率高達248%。為了維持現金流,泰禾不惜以高成本融資,甚至將部分項目的股權質押給信托機構。
幾經掙扎,卻難以重振旗鼓,幾乎在公眾面前銷聲匿跡。
最近的一次出現在媒體中,是今年4月泰禾的七家子公司接連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或重整。而截至2025年2月,泰禾已逾期債務高達819.63億元,資產凍結規模超1477億元。
福晟集團是曾經的“并購之王”。2017年,福晟通過大量收購土地和項目,銷售額突破400億元,但其負債規模在短短幾年內也飆升至700億元以上。2020年,福晟正式暴雷,債務違約金額超過70億元。隨后,福晟試圖通過引入世茂集團進行重組,但最終未能扭轉局面。
最近一次出現在百度中,是福晟集團的一名高管被查,這已經是一年多前的消息了。
新聞已成舊聞。
陽光城在2018年的銷售就突破1500億元,但截至2021年,陽光城的總負債規模超過3000億元,凈負債率超過100%。2021年底,陽光城首次公開承認債務違約,意欲通過出售資產和債務重組自救的努力也被證明是徒勞。
此外,還有禹州集團、寶龍地產等,這些閩系房企都有著相似的基因:在土地市場豪賭,將杠桿藝術演繹到極致。
所以,其境遇的相似也是必然的結果。
那些被質押的項目股權、層層嵌套的美元債、虛增的銷售回款,最終在資產負債表上化作吞噬千億市值的黑洞。
閩系房企——這支曾經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勁旅的近乎團滅,是偶然因素作祟,還是必然結果所導致?
他們用自身的命運軌跡驗證了商業世界的終極法則:所有忽視現金流安全的規模狂歡,終究是資本的游戲終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