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的”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稱謂,它始于上世紀(參數(shù)丨圖片)八九十年代,2015年前后慢慢淡出了大眾視線,70后和80后都有過乘坐經(jīng)歷,但00后和10后可能并未體驗。
在我塵封已久的記憶中,“摩的”的輝煌不亞于穿梭在重慶街頭的黃色法拉利,它從“黑車”到正規(guī)化,再到后來的被取代,可以算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近日,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網(wǎng)約摩托”已正式上線,有多個平臺和多個城市正在試運營。這預示著曾經(jīng)的“摩托佬”將重新上崗,兩輪摩托又有了新玩法。
摩托車憑借其強大的機動性,一直以來就有它的通勤優(yōu)勢,但因為汽車的普及,電動車的崛起,它的江湖地位現(xiàn)如今極為尷尬,市場保有量早已大不如前。
整個行業(yè)為了尋求發(fā)展,為它貼上了娛樂化和個性化的標簽,讓其從原來的代步工具晉級為了休閑玩具。
但不管它的定位和功能性如何變化,其顯著亮點仍然是高效的通勤能力,尤其路況越堵它的優(yōu)勢就越大,并且很適合高密度區(qū)域內的走街串巷。
也是基于此,有眼光的資本大佬,推出了正在萌芽中的“網(wǎng)約摩的”,它可以解決你短距離通勤“打車難、耗時長、價格貴”的痛點,讓兩點一線之間的單人出行變得更高效,無疑是一個新的選擇。
這種新鮮模式長遠來看肯定大有可為,但合理化運營很重要,它既要保證乘客的安全,還要高效規(guī)劃路線,最主要必須節(jié)省單人出行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如若不然大概率又是曇花一現(xiàn)。
據(jù)悉,目前上線的很多“網(wǎng)約摩的”也在積極探索合理化運營的方式,在確保乘客安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會最大程度縮短出行時間和付費成本。
某“網(wǎng)約摩的”初步收費規(guī)則為,起步價6元/前2公里,隨后每增加500米加收0.8元。而其他平臺也是類似邏輯,只不過還融入了出租車的分時定價原則,白天比晚上要便宜。
當然“網(wǎng)絡摩的”也引發(fā)了某些群體的不滿,有人認為它會搶出租車的飯碗,也有人表示即便平臺有相應的規(guī)則,但乘坐人員的安全依然無法保障,畢竟它對“摩的”師傅的駕駛技能有較高的要求,如何做到“既快又穩(wěn)”很值得探討,不能把駕駛證當成唯一準入門檻。
另外,目前國內一些城市對于摩托車并不是很友好,所以“網(wǎng)摩的”要想全國推廣仍有較大難度,這是很考驗運營者智慧和能力的一件事情。
最后,推薦三類比較適合“網(wǎng)約摩的”運營者選擇的車型,它們分別是彎梁車、踏板車、自動擋巡航車,這類車型操作上相對比較簡單,并且油耗也不會太高,最主要后座乘坐人員上下車會比較方便、舒適性也會較好,尤其是后兩類車型素有“移動沙發(fā)”的美稱,所以有想法的話就可以關注一下。那么問題來了,你會為“網(wǎng)約摩的”買單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