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有時候真的不得不懷疑,特朗普是不是真的像網友開玩笑說的一樣,是中國派過去的“間諜”。
這不,自從上任以來,把美國的經濟搞的一塌糊涂,如今又開始攪亂大學了,5月22日,特朗普下令,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甚至還向全美國的大學和學術機構發出了警告。
也就說很可能下一個被制裁的就是他們,特朗普不斷的打壓本土學術研究,造成的結果只能是無數人才不斷的流向國外,而中國如今的發展,是很多人最好的選擇。
他的禁令造成這樣的情況,是個人都能夠想到,那么特朗普到底在想些什么?
哈佛大學再被制裁
5月22日,國土安全部一紙公告,直接吊銷了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
近四百年歷史的哈佛,在國際上的聲望不言而喻,如今學校里有近七千名國際學生,占了總人數四分之一還多,另外還有上幾千名訪問學者,總共小一萬人的國際學術群體。
國土安全部的公告,讓這些人都面臨著限期內找不到下家(其他認證學校),就可能丟掉在美合法身份的尷尬處境。
其實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就給哈佛提了一堆要求:治理改革、調整招生、審查校園多元化理念,還指責哈佛縱容“反猶情緒”,哈佛當然不吃這一套,直接懟了回去。
結果呢?一筆高達22億美元的聯邦撥款立馬被凍結,哈佛一怒之下已經把政府告上了法庭。
加州奧克蘭的一位聯邦法官,也是向著學校的,下了一道臨時限制令,這道禁令意思很明白:在挑戰國際學生合法身份的官司沒打完之前,誰也別想把這些學生趕出美國,沒想到如今特朗普竟然相處這樣的方式針對哈佛大學。
特朗普為什么這么針對哈佛大學
特朗普政府的這番操作,理由冠冕堂皇,直指哈佛“支持恐怖主義行為”,還給它扣上了“助長暴力、反猶太以及與中國合作”的大帽子。
國土安全部長諾姆更是公開撂下狠話,說大學招外國學生收高學費,那是政府賞的“特權”,不是你們天經地義的“權力”。
言下之意,哈佛太不識抬舉,活該被收拾,想恢復招生資格?行啊,老實交代過去五年里,你們學校外國學生搞“非法”活動的詳細情況。
這哪是針對哈佛一家,分明是“殺雞儆猴”,想讓全美國的大學都看看,誰敢不聽話,當然面子上的說辭背后,還有里子上的算計“錢”。
國際學生交的學費,可比本地學生高多了,是哈佛這類私立名校一筆相當滋潤的收入,就拿哈佛來說,新學年學費逼近6萬美元,算上吃住雜七雜八,一年下來八萬七千美元打不住。
如果掐斷這條財路,對哈佛的財政絕對是精準打擊,這也透著特朗普政府那套保守主義理念,正明火執仗地往教育和學術圈里滲透,就是要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逼大學在思想和管理上,都跟政府劃定的“美國國家利益”保持一條心。
為何這個時候突然下令?因為前陣子,因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軍事行動,全美至少五十所大學,包括哈佛,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學生教職工抗議,又是停課又是罷工。
而哈佛之所以成為首選目標,跟它在美國高等教育界的領頭羊地位脫不了干系。
學術圣殿不容踐踏,哈佛誓言奉陪到底。
面對這泰山壓頂般的行政禁令,哈佛大學的回應也是針鋒相對,毫不含糊,學校媒體關系主任杰森·牛頓直斥政府行為“非法”,明確表態哈佛將動用一切法律武器,堅決捍衛自己招收國際學生和學者的權利。
他強調這些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才,是哈佛學術生態的活力源泉,也為美國社會創造了無法估量的價值。
校方認為,政府這種赤裸裸的報復,不僅會重傷哈佛,更會給整個美國的學術聲譽和科研使命帶來實質性破壞。
而哈佛大學,它是學術自由的一面旗幟,更是代表美國學術尊嚴,這場較量哈佛輸不起,美國的學術自由精神更不容有失。
大家普遍預料,哈佛很快就會針對國土安全部的決定再次提起訴訟,法律戰場上的硝煙,眼看就要彌漫開來。
科研人才第二波歸國潮即將開啟
這已經不是美國政府第一次把手伸向國際學術交流了,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那個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就曾把在美國工作學習的華裔學者和科研人員折騰得夠嗆。
當時已經悄悄催生了一波頂尖科研人才的“歸國潮”,普林斯頓大學有研究顯示,光是“中國行動計劃”啟動后的2019到2021這三年,就有近四千名華人科學家選擇離開美國,回中國發展。
即便如此,現在中國赴美留學生的數量依舊龐大,2023年超過三十三萬人,占了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還多,而且這數字之前一直在漲。
而美國的大學能長期領跑世界科研,靠的是什么?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建立在“開放”和“包容”基礎上的多元文化氛圍,以及政府對科研不遺余力的投入和對全球人才的積極吸納。
可現在,特朗普政府似乎打算在教育和科研領域搞更激進的審查,同時還要砍科研經費,打擊面也可能從針對特定國家擴大到更廣的范圍。
真要這么搞下去,大批科研人員,不管你是哪國人,都可能琢磨著要不要逃離這種日益憋屈的學術環境。
這不就是一點點在挖空美國花了一百多年才積累起來的人才寶庫和科研高地嗎?本想遏制對手,結果可能反噬自身,這簡直是在動搖國本啊!
美國政府的行為倒是給其他國家敞開了一個延攬人才的窗口期,而中國或許正在成為這場“美國內斗”中悶聲發大財的潛在贏家。
今年以來,已經有好幾位在各自領域頂尖專家學者選擇回到中國,繼續他們的科研事業,其中不乏像齊國君、林華新這樣,在美國頂尖機構干了幾十年、主持過重大項目的資深教授。
他們的回歸,帶來的不僅是個人才智,更是寶貴的經驗和國際視野。
參考資料
財聯社2025-05-23《美國政府:剝奪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資格 在讀留學生必須轉學》
中國青年網2025-05-23《美國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