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省教育廳等五個部門聯合發了個《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這個意見從 2025 年 7 月 1 日開始施行,有效期是 5 年。
嚴禁用任何方式強制學生和家長買校服,也不許搞捆綁銷售,非城鎮的中小學原則上不要求統一著裝、買校服。
校服采購一直問題不少。有數據顯示,2021 年全國校服市場規模超過一千億,有些地方校服的利潤率居然能達到 300%,利潤這么高,腐敗問題就容易冒出來。有些學校在公開招標的時候,背地里搞小動作,讓跟自己有關系的企業中標,然后拿回扣。
這次廣東省出的新規,直接針對校服采購里的這些尋租空間,通過減少行政強制,有可能把利益輸送的空間給壓縮了,這確實是教育領域 “放管服” 改革的一次重要實踐。
對好多家庭來說,買校服也是筆不小的開支。廣東省2022 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5.69 萬元,可還是有 21.7% 的家庭,每個月教育支出超過一千塊。一套校服好幾百,如果再買個兩三套備用,對普通工薪階層家庭來說,壓力不小。而且孩子平時穿校服,還可能弄丟、弄壞,那就得再買,這又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
新規取消強制買校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壓力,這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則。不過有些學校可能會打著 “自愿購買” 的旗號,變相給學生和家長施壓。
還有人擔心取消校服會讓學生之間的攀比之風更厲害。但這種想法其實沒什么道理。在那些不統一著裝的學校,學生通過文具、電子產品、交通工具這些進行隱性攀比的比例更高。就算學生都穿著一樣的校服,上學的時候,家長開什么車來接孩子,豪車還是普通車,孩子們還是能看出家庭經濟情況的差別。所以,用防止攀比來支持校服存在,這種觀點站不住腳。
在校服制度改革方面,城鎮學校可以保留校服,但不能強制購買。可以設立校服補助專項基金,還可以推行 “基礎款 + 個性配件” 的模式,允許學生在規定范圍內自己搭配,這樣既能保留校服體現集體認同的功能,又能讓學生展示點個性。
教育領域的改革,關系到每個孩子的成長,每個家庭的幸福。廣東省這次出臺的新規,確實開了個好頭,但后續的配套措施一定得跟上。
在反腐倡廉、減輕家庭負擔和保障教育功能這些方面,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平衡點。這就需要政府、學校、家庭還有社會一起努力,共同營造一個更陽光、更溫暖,對學生成長更有利的教育環境。
就拿校服這事兒來說,新規雖然在遏制腐敗、減輕家庭負擔上有積極作用,但監督落實很關鍵。要是沒有有效的監督,那些違規操作可能還會暗流涌動,家庭負擔也沒法真正減輕。而且在保障教育功能方面,既要尊重學生個性,又要讓校服發揮它該有的集體認同感作用。
總之,教育改革是個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相互關聯。廣東省新規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后續大家都得齊心協力,把各個方面都做好,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一個好的教育生態里茁壯成長,讓家長們放心滿意,推動整個教育事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