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3日訊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人口數量和結構變化對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提出新的需求。“如何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讓教育的發展成果和人才培養的能力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適齡兒童和青少年?”5月23日下午,在2025第五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座談會上,來自全國的40余家主流網絡媒體記者走進重慶大足,拋出疑問。
大足區珠溪鎮中心小學建成投用
作為成渝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培育試驗區,大足區瞄準“大足教育暖萬家”目標,持續深化“教共體”建設,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用好評價改革“指揮棒”,全面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保有質量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讓教育向著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新發展階段邁進。
持續深化“教共體”建設,激活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力”
“過去我們總想把孩子送到外地名校,如今家門口的學校同樣能享受一流教育。”家長在開放日的心聲,印證了大足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近年來,全區教育經費總投入達80億元,新增校地面積553畝、優質學位1.3萬余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義務教育鞏固率分別達到100.8%、98.2%、100%,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重慶市雙橋中學建成投用
該區創新構建“政府統籌、教委主導、名校引領、資源共享”機制,通過管理互通、師資互派、研訓聯動、項目共研、質量共進、文化共建等方式,打造面向社會提供優質教育服務,具有規模優勢的一流“教共體”。目前全區已成立“名校+”緊密型、聯盟型教共體共17個,成立“高中+”貫通型教共體共5個,覆蓋百余所學校,惠及萬余名學生。其中,大足一中引進巴蜀中學、南開中學,大足中學引進巴蜀中學,田家炳中學引進重慶八中,雙橋中學引進西師附中。這些學校充分利用名校資源,探索創辦“名校雙師班”,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異地同堂,呈現原汁原味的名校課堂,做到“同上課、同教師、同教研、同作業、同教材、同教輔、同考試、同講卷”。
中敖小學教共體召開“第二屆家長節”總結會
此外,大足區充分發揮八個學區的協調作用和教共體龍頭學校的引領作用,建立學區智能研修平臺分中心。通過在線研討、案例共享等數字化手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形成“名校引領-區域聯動-校本實踐”的良性循環。這種立體化教育生態,正持續釋放優質資源的“乘數效應”。
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按下城鄉一體化“加速鍵”
當前我國正處在數字化轉型的高質量發展時期,數字化賦能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優化成為突破教育資源時空限制的關鍵一招。大足以數字技術推動城鄉優質教育資源高效配置,扎實推進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搭建了體系完備、場景豐富的智慧教育云平臺,與中央電化教育館智能研修平臺實現互融共促。
大足區教委攜手廣電成立大足智慧教育中心,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大足教育”電視端教育欄目。通過電視媒介連接城鄉,為全區超過12萬名學生提供了免費的優質教學資源。依托智能研修平臺,大足區還建立了區級的研修資源庫。在20間AI錄播教室和305間常態錄播教室的支持下,目前已累積了304份教學視頻、2251份課件、881份教案,形成了一個“共建共享、動態更新”的資源生態鏈,實現了城鄉教師在“一朵云”上共享資源、共同授課。
大足智慧教育中心AI錄播室
大足區通過技術手段重構了教研場景,從“專遞課堂”到“雙師協同”,從“線上磨課”到“AI評課”,實現了教研活動的創新。龍崗一小、海棠小學等試點學校聯合成立了“綜合協同研修組”,打破了學科間的界限。100%的教師參與了精準教研活動,其中83%的教師明確表示平臺對他們的專業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智能技術正逐漸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二課堂”。例如,在“專遞課堂”模式下,龍水二小與偏遠鄉鎮學校共享了優質的師資資源,一堂美術課可以同時影響到5所村小。在“AI評課”場景中,平臺自動生成的“教學改進建議”幫助教師將備課時間縮短了40%。技術的應用不僅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更使得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果能夠更加廣泛和公平地惠及全區的人民。
用好教育評價指揮棒,繪就人人出彩“新畫卷”
優質均衡,關鍵還在回歸教育本真,不能讓學生感覺自己是“被優質”“被均衡”。因此,大足區以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為突破口,構建“立體多維+分層分類”的學校評價體系、“德能并重+質量結合”的教師評價范式、“全面多元+突出個性”的學生評價模式,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彰顯義務教育優質公平。
大足區將社會勞動實踐納入學生評價
大足區打破“唯升學率”的單一評價標準,依據城鄉差異、辦學條件等因素,將學校劃分為2類幼兒園、3類小學、2類初中、1類高中,制定8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如海棠幼兒園以“森呼吸”課程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寶頂實驗小學依托石刻文化開發《石刻小導游》課程,中敖小學以非遺課程賦能鄉村教育,均成為國家級、市級特色示范校。全區建成國家級體育特色校73所、市級藝術特色校9所,開發科技類、體藝類課程300余門,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
城南小學承辦全區勞動技能大賽活動
全面推行《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納入評價。龍崗一小實施“五化”評價體系,龍西中學建立素質教育動態監測機制,大足中學將社會實踐納入評價核心指標。2024年,全區舉辦勞動技能大賽、體質健康比賽等活動,吸引3000余名學生參與;建成勞動教育基地62個,開發非遺課程30余種,讓全區學生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用心做教育,全力謀發展,辦“暖萬家”的教育,這是大足教育的精神,也是大足老百姓實實在在的體會。未來,大足將繼續強化全域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城鄉學校共進共贏,加快推動義務教育全面優質與高位均衡發展,努力回應人民群眾“上好學”的熱切期盼,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閃電新聞記者 劉萌 重慶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