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敢省錢嗎?4個讓孩子自卑的“節儉行為”,父母別沾沾自喜了!
勤儉節約一直都是作為我國的傳統美德存在,有些人更是將勤儉節約當成了家庭興旺發達的根源。雖然勤儉節約這件事本身并沒有什么太大問題,但有些父母對它的理解出現了偏差,以至于出現勤儉過度的情況。若只是自己勤儉也就算了,他們還拉著孩子一起吃苦,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心生自卑。
1、打壓孩子的消費欲望
有些父母認為想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就必須要打壓他們的消費欲望,無論孩子想買什么東西,他們都會果斷拒絕,還理所當然認為這樣做都是為了孩子好。當聽到自己的要求被拒絕后,孩子雖然沒有當著父母的面表達內心的委屈,但他們心里的感受也可想而知,對于那些情緒敏感的孩子,甚至還會萌生出“原來我什么都不配”的念頭。
出于對孩子心理健康的考慮,建議父母還是不要這樣做為好,畢竟孩子并沒有自己賺過錢,他們心里對錢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概念。當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他們會習慣性忽視價格,并向父母提出想要將他們買回家,就算父母不愿意也不能果斷拒絕,而且要對孩子進行健康引導,將其放到他的愿望清單中,等孩子完成某件事情,就當做獎勵買給他。
2、對自己花錢大手大腳
想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身為父母就一定要以身作則才行,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有些父母卻偏偏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當孩子想買某樣東西時,他們就會找各種理由拒絕,但輪到自己身上就顯得格外大方了,上千塊錢的化妝品說買就買,上萬塊錢的金銀首飾毫不猶豫。
雖然孩子并不懂父母為什么要這樣做,可在他的心里卻會萌生出強烈的不配得感,說到底孩子想要的并不是這件商品本身,而是父母對他的重視感。你可以不給他買太過昂貴的東西,但也得在你的經濟范圍內,給他買一些心儀的物品,與此同時也要多花一點時間和精力陪伴他,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健康康成長。
3、家里所有東西都將就
有些父母將“勤儉節約”這幾個字用到了極致,家里的所有東西都是能將就盡量將就,明明有能力去更換更好的東西,但就是不愿意去換。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孩子就會感覺自己只配過底層人的生活,哪怕以后他們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也會將這樣的觀念傳遞給下一代,繼續摳摳搜搜的過生活。
4、用以前的苦教育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拿出自己以前的生活做對比,跟孩子說:“我以前過的生活多么多么苦,再看一下你們現在過的生活簡直像掉進了蜜罐里,還有什么不知足的?”若孩子經常聽這種話,他們就會心生愧疚,認為自己不該對父母提任何要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