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穩步邁向“千園之城”。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園達到973座。其中,24小時開放的公園已達到849座,占比87.3% ,今年計劃再增加20座公園的開放。
公園打開圍墻之后,游園區域與街區無界融合,尤其是隨著盛夏來臨,夜游公園的市民游客大幅增多。如何消減夜間的安全風險,如何平衡公園開放與鄰里生活安寧?多位人大代表關注24小時公園的開放管理話題。代表們認為,當“城市盆景”變為“會客廳”,從一杯適溫的飲水,到一張可安心小憩的長椅,從一盞路燈,到一間可全天候開放的廁所,這些細節都在測量著人民城市的溫度,都影響著公園24小時不打烊的效果。
座椅設隔離欄是防流浪者嗎
休閑座椅是市民逛公園的一大剛需,也成為公園打開之后的一大亮點。
記者探訪發現,隨著24小時公園的增多,公園里的座椅長凳數量明顯增多,且造型材質豐富多樣,不少設計得很有藝術感,是除草坪之外市民游客休憩賞景的最佳歇腳之處。
不過,有些座椅設計得并不是讓人那么舒服。被市民詬病最多的是被隔斷的座椅。“一條長椅,硬生生被中間的鐵條隔成兩段、三段,家人情侶被‘禮貌’地分坐兩側。如果有人想放松身心,在長椅上斜倚躺靠一會,也是受限的。”
滬太公園的座椅被隔成幾段。
長凳也被隔成了幾段。
“可能是為防止流浪漢夜晚在長椅上睡覺。”市民劉先生認為,座椅隔斷的用意很明顯,僅供游人休憩所用,避免讓人躺下,尤其是流浪者躺下。
記者發現,一些公園明確不允許流浪乞討人員進來,這類公園的座椅大多都有橫欄阻擋。滬太公園公告欄就明確寫著“小販、乞討者、散發廣告者,謝絕入園!”記者注意到,在這座公園里,幾乎所有的木質長椅都有鐵欄隔斷,即使是沒有靠背的長條凳,中間也被鐵條分隔成幾段。
市人大代表薄化君認為,公園24小時開放,是向所有人開放。只要入園者文明遵守公園守則,在座椅上躺一晚也無妨。他提到,紐約、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的公園都是開放的,供應直飲水,允許流浪者在里面休息。“如果公園能讓流浪漢、失意者能有一個暫時的棲身之所,這本身是城市的包容與溫度。”
座椅中間的鐵欄像是后面加上去的
即便中間有橫欄,也要坐在一起
至于保證夜間公園的安全,在薄化君看來,“與其在座椅上動腦筋,不如在公園安全管理細節上下功夫”。
一些居民提到,有的公園水系豐富,內部道路也高低錯落,希望能增設安全警示標識與防護設施。有的地段樹木比較茂密,燈光昏暗增加了潛在風險,建議對部分暗區進行燈光補強。一些道路和綠化設計有缺陷,過道較狹窄,可能會影響夜游通行,容易造成人車碰撞,在這些區域應該加強照明和安保力量。
一些市民擔心,夜間開放期間保安人員的巡邏頻率不夠,無法有效保障游客安全。薄化君建議,加強安保巡邏,尤其在夜間燈光昏暗區域,防范可能導致的安全事故。
長壽公園樹上也設了燈,以增強夜間照明。
公園廁所夜晚開放嗎?
廁所是評判公園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
市人大代表何愉調研發現,市民對公園廁所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廁所氣味重、蚊蟲多,部分設施有損壞。在加強維護保養后,這些問題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為迎接開放,一些24小時公園新設了公廁,不少配備了第三衛生間或無障礙廁所。
相較于清潔度,廁所開放時間更為市民游客所關心,不少市民得知附近公園24小時開放的好消息,第一個問題就是,“廁所也24小時開放嗎?”
長壽公園這個廁所晚上不開放。
但記者發現,不少公園廁所還做不到24小時開放。長壽公園是今年改造后重新開放的24小時公園,拆墻透綠后,娛樂休閑親子功能疊加,景觀環境煥然一新,很快成為附近居民遛娃、散步、休閑的好去處,夜間游園人數猛增。但是夜間廁所是一塊“短板”。記者注意到,靠近公園門衛的廁所顯示開放時間是6:00-22:00,同時友情提醒“夜間請至西康路廁所”。記者走到公園一側的西康路廁所,發現這是一處功能配套齊全的大型廁所,寬敞整潔、配有無障礙設施,但是廁所沒有標明具體開放時間,據值班人員說,廁所晚上10點以后是不開放的。住在附近小區的江先生說,他喜歡夜里11點在公園步道上夜跑,但時間不能太長,因為夜間廁所不開放。“公園綠樹成蔭,內急的人很容易找個隱蔽處解決。”
有市民直言,公園實施全天開放,但最重要的公廁配套卻在夜里關閉,這會讓一些不講文明的人在公園綠地應急解決,這樣一來,公園很容易成為充滿味道的“露天廁所”。
“公園打開圍墻之后,管理模式跟傳統公園時代不一樣了。”市人大代表施政認為,公園24小時開放,不能要求公園里的店鋪、設施也實施24小時開放,但是像上廁所這種基本公共服務需求應該得到滿足,“一座公園通常會有2-3座廁所,不一定要求做到全部24小時開放,但是至少能保證1個廁所夜間開放。”
新涇公園廁所24小時開放
新涇公園廁所指引牌非常清晰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24小時公園“看見”了夜游者、夜跑者的需求。位于天山西路的新涇公園面積不大,唯一的一所廁所深藏公園內部一處角落,距離大門較遠,但是這所廁所實施24小時開放,園方沿路還貼心設置了清晰的指引路牌,游客晚上找廁所一目了然。
位于黃浦老城廂腹地的古城公園,分布有兩處廁所,一處位于8號門,一處位于4號門,兩個廁所的開放時間都是5:00-21:00。自去年7月1日起,古城公園試行分區24小時開放,成為市民夜間漫步的新地標。不打烊開放之后,園方也作出相應調整,位于8號門的廁所實施24小時開放,大大便利了夜游市民。不過,依然還有提升空間。“公園有24小時開放廁所,但是最好能夠標明路線。”游客孫女士說,古城公園距豫園僅一墻之隔,夜晚不少游客從5號門進入公園,很多人不知哪個是24小時開放公廁,很容易走錯路。
記者注意到,一些公園因經營成本等原因,目前做不到公廁24小時開放。有的公園管理方已經注意到這一需求,在公園保安室窗戶上都貼了告示提醒游客:可以借用保安室的廁所。
“禁令管理”管得住嗎
隨著盛夏到來,夜游公園的人群大大增多。記者探訪發現,大多數公園入口處最醒目的就是告示牌,在告知文明游園公約的同時,也羅列著種種“禁令”,少則五六個,多則十五六個。比如古城公園有十項禁令;閔行文化公園列有十四項“禁令”。
“24小時開放之后,如果管理力量跟不上的話,這些禁令可能會失效。”施政表示,一些公園目前還沒有配備充足的管理隊伍,安保力度不夠,一下子放開可能會碰到管理難題。尤其在夏季夜晚,天色暗沉,籬笆圍墻打開,保安想管也不一定能管住。
古城公園前的“禁令”標示。
公園門口的“禁令”標示。
不少公園禁止寵物入園,比如滬太公園禁止寵物入園,但是記者看到傍晚有人偷偷牽著狗入園游玩,現場無人去管。絕大多數公園都禁止釣魚,而盛夏期間在公園夜釣的人不少,安保看到會上前勸阻,“但是等我們巡邏一圈后發現,夜釣者又回來了。”一位公園保安無奈地說。
只要能遵守文明游園規則,也能攜寵入園
一些市民提到,這些禁令,游客為何不能完全做到,因為有些禁令本身就存在爭議。比如有些公園沒有生硬地禁止寵物入園,而是給出約法三章,前提是市民能夠做到牽繩、處理好糞便,同時避免攜帶大型特殊犬類。
“每座24小時公園的情況不一樣,要避免‘一刀切’的管理。”何愉認為,應該參考目前24小時開放公園使用效率和市民意見建議,及時進行動態調整,根據不同地域條件和季節特征,分類型、分批次、分區域開放。很多公園設有市民反饋熱線,園方應該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多聽聽市民用戶的想法,一起把公園治理得更好。
“禁令”之外,園方應該從游客角度做便民措施加法。代表們建議,完善24小時開放的城市公園設施規劃配備,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建設運動場地、多樣化兒童游樂設施、老年休閑場所和閱讀區域,配備并定期維護健身器材,保障器材正常使用。同時在公園門口和園內設置冷熱直飲水設施,滿足游客飲水需求。
有的公園設了飲水站,但沒有及時維護。
“當一個1000多畝的公園打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區域中很多原來有界限的機構、部門、空間突然間融合了,管理邊界必然會打破。”在施政看來,打開圍墻之后,公園管理不能全靠園方力量,當公園成為城市公共空間,這也是考驗市民文明素質的時候,哪些行為允許,哪些不允許,市民游客應該加強自律,珍惜自由游園機會,這樣才能做到“雙向奔赴”。
來源 | 解放日報
作者 | 王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