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榴蓮等進口水果價格下降及國產水果受青睞的現象,主要由以下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一、進口水果價格下降的原因
季節性與產量激增
東南亞主產區的榴蓮進入采收旺季(如泰國金枕榴蓮5-9月為豐產期),供應量顯著增加。例如,寧波市場榴蓮到貨量同比增長,單箱價格從950元降至840元左右。泰國、越南等國產能擴大的同時,海南等地國產榴蓮也開始量產,雙重供應壓力導致進口水果價格普遍下滑。
運輸與政策優化
低關稅政策和跨境物流效率提升降低了進口成本。例如,中老鐵路等運輸通道的完善加速了榴蓮流通,部分榴蓮批發價降至每斤18元左右。此外,進口水果通關時間縮短,冷鏈技術提升也減少了損耗。
市場競爭與價格戰
東南亞國家間為搶占中國市場展開價格競爭,例如越南干堯榴蓮以更低成本進入市場,直接拉低整體價格。部分經銷商為清理庫存甚至主動降價促銷。
二、國產水果受青睞的驅動因素
品質與新鮮度提升
國產水果通過品種改良和技術優化實現品質升級。例如,海南榴蓮采用“樹上熟”技術,果肉更金黃飽滿,口感優于需長途運輸的進口榴蓮。國產藍莓、荔枝等也因新鮮度更高而受消費者偏好。
種植規模擴大與成本優勢
國內多地擴大熱帶水果種植面積,如海南榴蓮種植面積達4萬畝,產量同比翻倍。規模化生產降低了單位成本,國產水果價格更具競爭力。例如,國產車厘子價格比進口低四成,形成替代效應。
消費趨勢與政策支持
疫情后消費者對本土產品信任度提升,疊加電商渠道對國產水果的推廣(如褚橙、新疆蘋果等),加速了市場接受度。同時,政府通過補貼和技術扶持推動國產水果產業升級,進一步鞏固競爭力。
三、市場供需關系調整
進口與國產的供應銜接:國產水果填補了進口水果淡季的空缺,例如春夏季國產櫻桃、楊梅上市時,與東南亞榴蓮形成錯峰競爭。
消費理性化: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進口水果因價格波動大(如車厘子價格腰斬)促使部分需求轉向穩定的國產選項。
四、未來趨勢與挑戰
盡管進口水果價格短期可能進一步下行(如預測8-9月榴蓮價格觸底),但極端天氣(如泰國干旱)或導致后期價格反彈。而國產水果需持續提升標準化生產與品牌建設,以應對國際競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