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的CES、2月的MWC、3月的AWE后,屬于5月的UASE 2025如期而至。
和前面三次主要面向消費者群體的大型會展不同,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UASE 2025)更像是一個為產業鏈提供的舞臺。當然,除了買賣雙方可以再次精確對接自己的產品需求外,我們消費者也能從其中領略到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最新發展成果和趨勢。
(圖源:雷科技攝制)
此次,雷科技繼續派出現場報道團,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為大家帶來最新的一手消息。在逛遍了整個展館、走過上百個展臺后,就讓小雷為大伙分享一下自己的逛展感受,帶你們看看那些無人機廠商和供應鏈廠商們,在本次展會上都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創新成果。
不只是大疆,無人機琳瑯滿目
不得不說,盡管我已經數次來到這個會場,但是當我再次踏入深圳會展中心,依然會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科技感與未來感的世界。
盡管和展覽有關的主要就兩個館,但是其中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控系統、航電系統、動力系統、材料廠商、反無人機設備等各類先進的產品及相關技術,可謂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既然是國際無人機展覽會,那我最關心的自然還是無人機展品。
(圖源:雷科技攝制)
作為海內外最負盛名的無人機品牌,位于1B263的大疆展臺(DJI)早早就被與會者擠了個水泄不通,圍著展臺拍攝的人群里不僅有國人,還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人士,不難看出人氣之高。
大疆此次參展展出了其最新的輕型行業無人機——Matrice 4系列。
事實上,和只見過小型無人機的小雷想象中不同,大疆Matrice 4的機身并不算很大,這款產品也繼承了大疆Matrice系列一貫的專業、緊湊和可折疊的特點,可通過折疊大大減小了收納體積,便于運輸和存儲,深灰色的外觀,也確實符合行業應用的專業穩重感。
(圖源:雷科技攝制)
據悉,大疆Matrice 4包括了兩款機型,Matrice 4E和Matrice 4T。
其中,Matrice 4T配備廣角相機、中長焦相機、長焦相機、激光測距模塊、熱成像相機以及近紅外補光燈,適用于電力巡檢、應急搶險、公共安全和水利林業監測等重要領域。
Matrice 4E則配備廣角相機(通常擁有更大的CMOS傳感器和機械快門,專為測繪優化)、中長焦相機、長焦相機和激光測距模塊,專注于高精度的專業測繪和細致的表面巡檢。
(圖源:雷科技攝制)
搭配這款產品的,還有全球首款可車載部署的無人值守平臺——大疆機場3,號稱將無人機的作業模式從“人工操控”推向“全自動部署”。
對了,大疆還在現場展示了自家產品在農業、公共安全、測繪等領域的成熟應用案例,比如什么噴灑棉花脫葉劑、農藥播撒;搭載可見光、紅外用于應急搜救、交通管理、災情評估等場景;還有高精度測繪方面的應用,也算是長見識了。
除了行業無人機,現場也有不少其他種類的產品。
重慶駝航科技的重載無人直升機吸引了不少目光,根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駝航科技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應急消防/救援領域、國土資源勘測領域、高原/島礁等運輸領域與科研掛飛服務領域等,是低空特種物流領域中實戰應用最多的型號之一。
(圖源:雷科技攝制)
同類型的廠商還有海利天夢,他們也在現場展示出一大堆中型無人機,還蠻壯觀的。
(圖源:雷科技攝制)
深圳哈鳴科技旗下的BETAFPV百達,則帶來了數款自家的微型穿越機產品。
這些產品里,比較引人注目的就是Pavo20 Pro O4 Pro,這款產品本質上是他們在去年發布的自家主力微型四軸飛行器——Pavo20 Pro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性能更強的DJI O4 Pro圖傳系統,為追求高質量畫質和流暢飛行體驗的FPV飛手提供了一個優秀的選擇。
(圖源:雷科技攝制)
現場打卡關注,甚至還能親自體驗一下,你別說,這種FPV飛行的感覺還挺上頭的,這下不裝逼也能飛起來了。
就是里頭的畫面原來是2D的,這點讓我有點濾鏡破碎的感覺。
(圖源:雷科技攝制)
要說還有啥樂子,我還真在現場看到了幾個挺有趣的產品。
一飛智控在現場展示了一艘型號為JH650的水下探測無人艇,據悉該產品的遠控距離達到了15km,最大靜水航速約為20節,可自主展開400m以內淺水域的海底地形偵查任務,算是把無人機的領域從空中帶到了水里。
來自北京的云圣智能,則在現場展示了一款設計非常有意思的無人機機庫,它的外觀是這樣的:
怎么樣,看上去是不是非常像鋼鐵俠的胸甲?
對了,這款產品還有一個超級中二的名字,叫做圣Max·戰袍全自主無人機巡檢系統。
(圖源:雷科技攝制)
根據展臺人員介紹,該機采用“一庫雙機”的機庫設計,主要面向工業級巡檢應用,能夠支持2臺無人機雙機并行作業與單機交替作業,從接收指令到起飛只需1分鐘,同時還支持快速充電自動更換吊艙等功能,理論上可以覆蓋8km半徑的巡視范圍。
根據我的觀察,這種“無人機+全自動機場(機庫)”的“無人機巢”或“Drone-in-a-Box”模式,正在成為當前工業無人機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包括縱橫昆侖、普森科技在內的多家企業,在本次展會上主推的都是這種一體化機庫,這種產品的普及有望解決傳統無人機作業中人力成本高、效率受限等痛點,實現真正的無人化、常態化、智能化巡檢。
(圖源:雷科技攝制)
目前,云圣智能已經和東山文旅集團達成了合作,力求為智慧文旅產業發展注入強勁數智動能。
需求見漲,無人機產業鏈加速升級
隨著低空經濟的不斷深化,無人機產業鏈也在蓬勃興起。
在這一背景下,UASE 2025展會上也不乏產業鏈企業的身影。在9號館里面,就不乏展出高性能復合材料、高密度固態電池、高轉速無刷電機、偵查/反制/干擾設備等技術在內的多種創新成果,以適應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北京健帆科技的站臺上,我看到了很多種固態電池產品。
其中比較亮眼的,應該是他們在今年推出的TG系列特種電池,據悉這款電池實現280Wh/kg能量密度,支持5C持續放電,循環壽命達600周(0.5/3C條件),壽命為常規電池3倍,專為無人機教育培訓場景深度研發。
(圖源:雷科技攝制)
在談及產品的供應情況時,展臺工作人員表示,能夠理解民眾對固態電池的顧慮,但是固態電池是解決當前鋰電池能量密度瓶頸和安全焦慮的終極方案之一,相關應用已經得到縱橫昆侖等企業的積極試驗,憑借定制化性能與穩定輸出、超長航時等特性,TG系列電池也已經和多家無人機培訓機構達成合作,證明了其可行性。
目前,他們的實驗品數據已經突破了400Wh/kg能量密度,值得期待。
除此以外,現場還有賽科動力、嘉盈時代等廠商在展出固態電池或半固態電池,技術方向空前一致。
再往前走,還能看到一些見招拆招的組件。
像歷正科技展出的這種無人機干擾攔截設備,近些年大家應該見過不少,同類型的產品,在展會上還發展出了背包型無人機干擾器和反無人機車載防御系統等,主打的就是全場景精準打擊。
(圖源:雷科技攝制)
然后呢,在一街相隔的另一個展臺上,星深未來正在展出自家的WL836八通道抗干擾系統,號稱是能對抗七個干擾,在衛星拒止和強磁干擾的環境下進行作業,類似的抗干擾模塊在這次展會上也不罕見。
(圖源:雷科技攝制)
主打的,就是一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有趣的是,與UASE 2025的熱鬧相比,展廳中的材料廠商則略顯尷尬。
因為疑似為小米SU7 Ultra提供碳纖維材料而小火起來的中復神鷹、吉林化纖,在現場展出了包含碳纖維板、碳纖維原絲在內的一系列材料;來自江西的邁得機電,除了自家的新品電機外,也展出了包括CB2系列碳纖維超輕槳在內的多種復材零部件。
(圖源:雷科技攝制)
我在相關展臺逛了一圈,感興趣的人還是不少的,很多廠商也將低空經濟視為一個廣闊的潛在市場,但是大多數廠商的產品其實并沒有明顯差異化,這導致他們之間只能打價格戰,競爭異常激烈。
“因為材料價格透明,有制件能力的材料商,肯定是會以供應制件為目標,”一位參展的行業人士表示,“畢竟制件不管從附加值還是技術角度來講,含金量都遠高于單純的材料供應。”
成為有制件能力的復合材料商,顯然會在市場的競爭中更加具備價格優勢。
無人機爆發背后,低空經濟已經起飛
對于低空經濟行業而言,2025年正是國內的快速發展期。
在政策層面,國家持續出臺利好政策,將低空經濟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設立低空經濟發展司,各地政府也積極布局,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
在技術方面,熟悉數碼行業的讀者應該知道,國內電池行業在今年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電池能量密度上的飛躍,有望使得無人機、eVTOL的續航里程和載荷能力顯著提升,新能源汽車和航空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更是讓這些產品的“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以及機體結構得以受益。
最重要的是,就在本周三,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表示,要分類有序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這也使得行業應用場景有望從傳統的農林植保、地理測繪等領域,逐步拓展至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文旅觀光等新興領域。
特別是物流配送,美團、京東和順豐等企業對無人機配送已經做了多年技術積累,就等著全面落地了。從我過往參加美團無人機配送活動的經驗來看,市場潛力還是很巨大的。
(圖源:雷科技攝制)
在UASE 2025上,不難看出國內廠商對新政策的反應普遍是比較積極的。
從供應鏈端看,政策的東風顯然加速了核心部件的迭代升級。不斷突破能量密度上限的高壓固態電池,積極向復合材料制件拓展的原材料企業,現場還有基于無人機自動化巡檢和AI智能分析技術的遙感平臺,以及基于神經網絡的AI視覺導航技術,發展方向可能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
這倒也不是說,低空經濟的發展會是一件順風順水的事情,就目前來說,固態電池的發展固然讓人欣喜,但距離實際應用似乎還有些時日,現場有不少技術和復合材料都還是限制在宣傳的階段,而大部分二線無人機彼此之間并沒有什么不同,這些技術何時能落實到了實際的產品中,依然是未知之數。
但不管怎么說,政策與標準的完善,確實為上游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而eVTOL的商業化破曉,無人機應用場景的縱深拓展和低空智聯網的加速構建,則會持續推動產業的創新升級。在我看來,這預示著一個更加立體、高效、智能的低空經濟新時代正加速到來。
我有理由相信,2025年的天空,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