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書壇最具爭議的話題無疑是“丑書橫行”,“丑書”在一些民眾的激憤撻伐中卻越發繁榮,王冬齡先生《津門問道》個展取得成功,曾翔的《心經》個展更是盛況空前,丑書大師們的沉浸自我,讓關于”丑書“的爭議更為激烈。
從當今一些對“丑書”的批評可以看出,當今對于“丑書”的撻伐其實已經無關審美,而是某些民眾借“丑書”話題泄憤而已,表達對社會的極度不滿情緒。
當今社會總有一些人享受著社會進步的福利,卻絲毫沒有感恩之心,總是借助任何機會詆毀和否定當今社會的方方面面,這種情況在書壇的表現就是全面否定當今書壇,將一眾創新書法家貶為“丑書”大師。
對于這些人對丑書的言論,已經無關藝術審美,所以無需討論,只能主動屏蔽不被其消極情緒誘導。
“丑書”該如何審美一直都是書家和民眾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礙于關于“丑書”的爭議愈烈,很多書法家都主動站出來解讀書法審美,以提升民眾的審美水平。
日前著名“射書”大師邵巖先生公開講解了自己的一幅射書作品,他說:“看這類書法作品不能用傳統書法的觀念和標準來看,這類書法我一再強調是表達這個漢字的意象美和它的隱喻,所以可以不擇手段?!?/p>
邵巖先生還說:“這幅作品我仍然采用的是注射器,射墨的線條,這是毛筆做不出來的,是豐富了中國書法線條的質量,結構上也進行了大的偏移,大疏大密的對比?!?/p>
邵巖先生繼續說道:“尤其這些線質和結構,和筆勢呈現出的這種形態,給你一種想象的空間,這當然根據自我的視覺經驗、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進行想象?!?/p>
著名書法家洪厚甜先生也說過:“看不懂曾翔的書法,就看不懂當代書法藝術?!笔裁词钱敶鷷ㄋ囆g?邵巖先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那就是表達漢字的意象美和隱喻的書法藝術。
為什么當代書法藝術不再表達文字內容,而是表達文字的意象美和文字隱喻?這是因為書法屬性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書法是古人從日常書寫中發現、總結和展現藝術性的結果,體現了古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豐富的情感,書法自古就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雙重屬性,但是科技取代了書法的實用性,書法就只能向著純藝術的方向發展了。
這種轉變促使書法必然要突破實用性書法的束縛,開始型更為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書法已經無法承擔展示文字內容的任務,再精美的書法作品都不如印刷體更容易閱讀,所以書法的創意必然擺脫文字內容的局限,注重展示意象美。
王冬齡先生的亂書、曾翔先生的拖把書和邵巖先生的射書其實都是在展示書法的意象美,所以也“不擇手段”。
所謂的“不擇手段”并非卑劣,而是要大膽、開放、包容,拓展文字的藝術展現力,創造獨特的想象空間,引發觀者的深入思考。
對于這種書法作品的審美其實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因為各自文化修養、藝術素養和閱歷的差別,關注的角度都會不同,看到的層次也會不同。所以有人只看到了混亂和丑陋,而有的人卻能夠陷入深刻的思考。
有人認為這就是書法審美領域的“皇帝的新衣”,其實對藝術的審美還真的有點這個意思,對于當今書法藝術的審美并不是去剖析作者的創意,而是在解讀自己的內心。能夠從作品中看出什么,源于自己而非作者強加。
對于“丑書”的審美是需要一些開放性思維的,書法家天馬行空的創意,必然不應該僅僅用解讀文字內容去品味。
總有人對當今書法藝術的審美停留在對書法文字的解讀上,又不去提升書法水平,看不懂文字,還不愿意去品味文字內容以外的藝術表現,這就是當今所謂“丑書”橫行現象的根源。
如果你關注當今書法,不妨放平心態,放松心情,放飛思想,借著作品營造的意象空間去思考生活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