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 行書《靜涵齋》
鏡心 水墨紙本 33×66 cm
【題識】靜涵齋。戊子,寒竽小門客屬,八十八歲白石。
【印文】白石
【出版】1.《齊白石作品珍藏卷·續》,第236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5月。
2.《藝海集珍》(第十一期),第72頁,西冷印社出版,2012年。
書法是齊白石藝術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白石老人精心哺育的「詩、書、畫、印」藝術園地的奇葩。此件作品曾被編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這件書法與畫作上的題跋相互參照,對研究齊白石書法成就乃至老人生活道路、藝術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齊白石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在磊磊落落、欹斜多姿之中有著精心的設計,是似欹反正。李可染在《談齊白石老師和他的畫》一文中說,老師寫字和作畫一樣,從不會「信筆草草,一揮而就」。「比如有人請他隨便寫幾個字,他總是把紙迭了又迭,前后打量斟酌,有時字寫了一半,還要抽出筆筒里的竹尺在紙上橫量豎量,使在旁按紙的人都有點著急,甚至感到老師做事有點笨拙。可是等這些字畫懸了起來,又會使你驚嘆,你會在那厚實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此件作品強雄恣肆,卻又不失風格儒雅,韻味無窮,筆走中鋒,點畫挺勁圓健,變化多端。字與字之間細發游絲般的連屬,一如老人畫中蝦須,頗顯筆墨功力!
齊白石早年書法從館閣體入手,正式拜入胡沁園師門后,才在老師的影響下臨習清代湘籍書家何紹基一體。隨著遠游眼界的開拓和「衰年變法」期間畫風的轉變,齊白石陸續從金農的抄經體楷書、李北海行書、漢碑篆書以及海派名家翰墨中汲取影響,逐漸走出一條「先與古人合,再與古人離」的藝術道路,最終形成獨具個人風貌的書體。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