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名家
馮耀德
馮耀德,1958年生于蘇州,師承國畫大師黃賓虹嫡傳弟子許南湖門下,并得到著名畫家沈子丞多年指點,書法拜大家沙曼翁為師,國學大師朱季海與馮耀德是忘年之交。在山水上承宋、元、明、清幾大家,根基扎實,畫畫之余,他還研習書法,自成一家。作品跟隨“神州九號”載人航天飛船遨游太空,他就是國畫家馮耀德。先后多次舉辦個展,早年在東南亞舉辦個展,2014年又先后在廣州舉辦兩次個展。其作品入選于《中國當代名畫集》、參加第二、第三屆日本《現代書畫美術展覽》、先后榮獲全國首屆《九華山杯》書畫大獎賽佳作獎、2018大美遼河精品中國當代書畫展、2019年四川閬中中國文人畫展等。同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由歐洲集郵協會主辦的“世界郵票上的中國文化”中被收藏并展出。同期,其本人及郵票作品,被“中華文化復興踐行者”中收錄珍藏。2023年9月應邀參加“寄情山水憶賓虹長江三角州書畫畫家展”。2024年9月其作品《山色蒼茫圖》飛往法國在“中法建交60周年法國盧浮宮藝術展覽”中參展。
2024年其作品《溪山深處》榮獲中俄友誼藝術展金獎獎項。2025年3年,榮獲達芬奇國際藝術獎金獎。2025年4月,榮獲梵高國際藝術大賽特等獎殊榮。
作品精選
掩雨龍歸山水韻 丹青寫意太湖風——記著名畫家馮耀德
獨特的地域山水,會對一位畫家的畫風產生重要的影響力,從而形成獨樹一幟的丹青造詣。張大千被巴山蜀水所影響,潑彩繪蒼秀。石魯受隴上風光影響,枯筆澀墨寫寒涼。關山月流連嶺南,鋪陳青綠畫江南。當代著名畫家馮耀德是太湖風光的守護者,他癡迷太湖的朝云暮霞,游走于太湖之岸,觀水而仁,登山而智,在領略太湖的臻美時,擁有了用丹青寫意太湖的心志,歷經數十年的寫生積累,讓師法造化的量變,達成了丹青繪意象的質變,太湖風光得之于目觀,運之于筆墨,成為專塑太湖地域山水圣美的大手筆。
他寫意太湖山水,技法得益于宋元傳承,以一河兩岸的構圖為空間,此岸峰高巖絕,彼岸巒為云根,此為實,彼成虛,虛實顧映,兩岸秋風待渡,讓畫面結構非常切意東方的哲學觀,觀其畫可通禪悟道,引遐想涌涌,生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心覺。
江南山水,山澤水潤是自然物象。要把這種自然物象表現在畫面上,非常困難,因為不經由師法造化的長期修煉,很難把物象轉化為宣紙上的氣韻。所以畫江南,難在氣韻生動。許多俗筆畫江南,多數是畫成“濕江南”,濕為滯,筆墨彩濕氣過重,不是秀雅,卻是另一種火氣,這恰恰與江南風的內涵背道而馳。馮耀德畫江南畫成了“潤江南”,同樣的是針對水的塑造,畫成濕就是呆板,畫成潤才是性靈,他的筆法素靜,墨意不濁,淡賦青綠,草木華滋,林植渾秀,格調致雅。馮耀德對于江南的“水感”,是潤而不是濕的感受,所以在他的筆墨里,太湖被畫出了滋味和韻味,青山疊翠,雅和爽約,纖塵不染,引人臥游,這既是風景的表現,也是心境的表達。
馮耀德是太湖的知音,物象已經入心,并且還有非常專業的氣韻表現技法,所以能嫻熟地把物象歸轉為筆墨里的山水氣韻。他用多元的皴法表現江南山體的質地,披麻皴法成綿綿,雨點卷云寫空蒙,也有刮鐵皴法塑勁質,筆墨之功,不但為山水立骨,也為山水傳神,山水六法具得,氣韻生動成為核心根本。
掩雨龍歸山水韻,丹青寫意太湖風。他是一位心游太湖數十年的藝術家,所以我們可以緊隨他的筆墨在畫里游山水。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太湖山水在他的筆墨里峰回路轉,千轉百回,山石寓哲學,云煙寫文學。一幅太湖有留白,構建空遠,筆跡線描,墨湮拖帶,相互驅動,心手又暢。這讓他在的太湖山水先是源于自然,再是宛然天成。蕭散淡泊的太湖詩意,是他的山水塑造目標,也是永無止境的藝術長途!
在當代畫壇,馮老師的山水畫獨樹一幟,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他的作品以獨特的視角、精湛的技藝,將山水之美凝于筆端,展現出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深厚底蘊與時代精神。
馮老師的山水畫,是他藝術追求與精神世界的生動寫照。他以墨韻為媒,山水為體,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為我們帶來了一幅幅兼具審美價值與精神內涵的佳作。期待先生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繼續揮灑才情,創作出更多震撼人心的山水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