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牛的草地風景(約1880年)
Meadow Landscape With Cattle (C.1880)
威廉·羅伊洛夫斯(Willem Roelofs, 1822-1897)是荷蘭畫家、水彩畫家、蝕刻家、石版畫家和繪圖師。繼19世紀初的浪漫古典主義之后,羅伊洛夫斯成為荷蘭復興藝術的先驅之一,并由此形成了海牙畫派。他的風景畫,尤其是早期的風景畫,以陰云密布的天空、端莊的水體和牛群為主題,是巴比松畫派的典型代表。
羅伊洛夫斯于1822年出生在阿姆斯特丹,早年隨家人遷至烏得勒支,后又于1839年定居海牙,并在海牙皇家藝術學院接受專業訓練,師從風景畫家亨德里克·范·桑德·巴克赫伊森。他的早期作品受到當時流行的浪漫主義風格影響,強調自然的宏偉和力量,細節處理也較為細致。
然而,羅伊洛夫斯并非墨守成規的藝術家。1847年,他協助創立了海牙的“普爾克里工作室”,這是一個重要的藝術家協會,后來成為海牙畫派的核心。同年,他移居布魯塞爾,并在比利時首都取得了成功。在布魯塞爾居住的數十年間(1847-1887),羅伊洛夫斯積極接觸法國藝術界,尤其受到了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的深刻影響。
海牙周邊的風景(約1870-約1875)
Landscape In The Environs Of The Hague (C.1870 - C.1875)
他尤擅長描繪廣闊的平原、水域豐富的圩田(polder land)、農場、牛群以及多云的天空。他筆下的荷蘭風景并非壯麗奇險,而是平靜而富有內涵,充滿了田園詩般的寧靜。羅伊洛夫斯對光線的運用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他能夠精準地捕捉不同天氣和季節下光線的變化,以及它們如何在水面、草地和樹木上投射出豐富的光影效果。他的畫作常常散發出一種濕潤、清新的空氣感,使觀者仿佛能感受到荷蘭特有的氣候。
他的筆觸逐漸從早期浪漫主義的細膩轉向更為松散和表現力。他使用的色彩也更加純粹和明亮,注重色彩之間的和諧與對比,以營造畫面的整體氛圍。羅伊洛夫斯力求真實地描繪自然,不進行過度的理想化或浪漫化。
他的畫作中,偶爾出現的人物和動物,也只是作為風景的補充,而非主體,進一步突出了他對自然本身的關注。
野生樹木(1875-1885)
Wilgebomen (1875 - 1885)
溝渠旁的農舍(1875-1880)
Farmhouse By A Ditch (1875 - 1880)
帶風車的阿布庫德附近的圩田風景
Polder Landscape With Windmill Near Abcoude
伊塞爾河上的水草地(1870-1897)
Water Meadows On The River Ijssel (1870 - 1897)
靠近阿布庫德的蓋因河(1870-1897)
The Gein River, Near Abcoude (1870 - 1897)
海伊斯特附近的海景(約1868年)
Seascape Near Heijst (C.1868)
彩虹
The Rainbow
醞釀雷暴的風景(1850年)
Landscape With A Thunderstorm Brewing (1850)
盧斯德雷赫特附近的湖泊(1887年)
Lake Near Loosdrecht (1887)
德布呂格過伊塞爾河在多斯堡(1889年)
De Brug Over De Ijssel Bij Doesburg (1889)
靠近拉倫的鄉村道路(荷蘭北荷蘭?。?870-1897)
Country Road Near Laren, (Province Of North Holland) (1870 - 1897)
來源:油畫世界 (ID:ArtYouhua),轉載請注明。
聲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圖片及音視頻等內容,僅為學習分享與學術研究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