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番茄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綠豆湯
這些年,“出海”常被人掛在嘴邊,#香江電器 就是一家主打出海的企業,近日剛向港交所遞表。
香江電器曾于2022年6月向A股發起過沖擊,只不過于2024年4月底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之后便“棄A轉港”。這家給沃爾瑪、Telebrands等代工的#家電企業,產品主要銷售集中在北美市場。公司攀升的存貨和存貨跌價準備,以及遠低于同業公司的毛利率,都預示著代工這碗飯也并不好吃。不僅如此,公司在股權、內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都是其上市路上的攔路虎。
一、代工占比超95%,難言自身品牌
香江電器成立于2012年,不過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89年成立的深圳香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公司于2012年通過整合旗下生產基地從而轉型成家電制造企業。
當前公司主要以ODM/OEM代工模式運營,在2024年其代工收入占比超過95%。主要的服務對象有沃爾瑪、Telebrands、SEB、Sensio、HamiltonBeach及飛利浦等。公司代工的產品主要涵蓋了電熱類(電熱水壺、空氣炸鍋)、電動類(攪拌機、打蛋器)、電子類(電子秤)家電,以及花園水管、鍋具等非電器類家居用品。
然而代工這碗飯也并不好吃。《招股說明書》顯示,2022-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香江電器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0.97億元、11.88億元和15.02億元,同期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0.82億元、1.21億元和1.40億元。
香江電器經營業績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乍一看,收入、利潤都在增長,財務情況不俗,但是結合著其先前幾次上市申請遞交的材料可知,在2022年其營收同比2021年下滑25.9%,主要系北美客戶去庫存導致,而近兩年的營收逐漸恢復主要得益于亞馬遜訂單的反彈。業績漲跌全看“金主”們的臉色,香江電器自身并無主宰能力。
其實香江電器很早就意識到了代工的局限性,從2016年開始以OBM模式來構建自身品牌,推出了“#威麥絲”、“#Accuteck”、“#艾格麗” 三大品牌,不過截至2024年底,其自主品牌的銷售收入占比僅有2.7%,聊勝無于,并沒有能成為公司營收的真正增長極。
自有品牌銷售占比 摘自《招股說明書》
而耗時8年卻并未能把自有品牌做起來,與在研發和銷售上的低投入脫不了干系。報告期內,其營銷和研發支出占比常年低于3%,二者合計也不及公司的行政開支多,公司并沒有花心思在研發和銷售上。
香江電器自主品牌產品主要依賴亞馬遜、京東、天貓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銷售,沒有優質的線下渠道和品牌推廣,公司每年3000萬元出頭的研發開支有大部分是來自ODM模式,分到自有品牌頭上的研發費并不多。
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品牌才擁有自主可控的能力,也才有資格真正享受到市場發展的紅利,品牌也是市場投資者十分看重上市企業的一個方面。
二、單一市場依賴,轉向難敵勁敵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按照2023年從中國出口到美國及加拿大的出口量計算,香江電器的電熱水壺分別在中國海關總署界定的相關分類中占約21.4%及32.3%市場份額,同時香江電器的打蛋器等電動類產品占了對應分類的6.7%的占比。
市場占比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北美是香江電器收入的主要市場,2024年來自北美市場的收入占比達到了83.7%。如果丟掉了北美市場,香江電器就失去了2/3以上的收入。可是當下,對外貿易的可控度正在下降。
那如果香江電器為了追求更可控,此時調轉方向轉而向內銷售呢?一時間恐怕很難成氣候。
前面說到香江電器創立自主品牌8年時間,其營收占比依然不足3%。如果轉而向國內主攻自主品牌的銷售,那么直接面對國內的勁敵,香江電器恐難有招架之力。
港股上市公司#卡羅特(02549.HK)之前的情況與香江電器很像,這家總部位于杭州的公司最初也是以作代工起家,2016年創立自主品牌“卡羅特”,現如今已經是自主品牌銷售為主。其2023年全年營收達到15.83億元,自有品牌業務占比達到87.2%,最主要的是,依靠自主品牌,公司的毛利率達到了40%,而香江電器的毛利這些年一直在22%上下波動,被“金主”們卡得死死的。
除了與其身世相似的卡羅特以外,要想滲透進國內市場,香江電器還面臨著#蘇泊爾(002032.SZ)、#美的(000333.SZ)等一眾國內知名品牌的競爭。美的用科技引領的全域生態的戰略,已經完成了從產品領先到科技領先的轉變,2024年研發費用高達25.6億元,香江電器與其相差甚遠;蘇泊爾以“內膽技術革命”為核心,聚焦廚房小家電和炊具市場,打造“中國廚房煙火哲學”,通過智能家電與生態產業結合,提供套系化廚房解決方案;而卡羅特則以“設計+供應鏈”驅動高毛利增長。
供應鏈和技術研發都是香江電器當期所欠缺的。香江電器自有發明專利僅10項,研發人員也從之前的近300人縮減至150人上下。如此情形,很難在國內高競爭的環境中獲得足夠的生存空間。
公司此次想要沖刺上市,但之前沖刺失敗的遺留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
三、潘允家族100%控股,A股折戟問題未解
香江電器被潘允家族牢牢掌控,潘允通過自身直接持股以及薊春恒興和薊春華鈺合計持股100%。香江電器也是正兒八經的家族企業,公司存在的內控問題不少。三名員工股東曾在2024年8月退出持股平臺,但是在《招股說明書》中并未就此事的原因進行詳細說明,透露出公司的治理透明度欠缺。
與此同時,在A股沖刺時,潘允父子曾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提及“鎖定期滿后可能減持25%股份”,套現意圖溢于言表。
最主要的是其A股折戟的一個關鍵問題——大客戶依賴癥并沒有得到解決。截至2024年底其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達到了77.9%,相較2021年的62.4%進一步提升了10多個百分點,依賴癥更甚。
與此同時,由于公司尚未真正進行過對外融資,并沒有一級市場的估值可以參考,筆者選取了卡羅特做估值參考。卡羅特最新的市盈率為5.83,如果不考慮未來成長性差異等,以香江電器2024年1.4億元的凈利潤來看,公司合理的上市估值可能也就8.2億元。
代工路徑依賴和治理結構失衡,讓香江電器苦不堪言。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