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51歲的演員朱媛媛因癌癥去世,其丈夫辛柏青發布訃告稱,她在與病魔抗爭的五年間始終保持著堅定與從容。
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公眾對癌癥與生命議題的討論,而令人意外的是,評論區中關于另一位“古典美人”何晴患癌的傳聞被再次翻出。
這位曾因出演四大名著角色紅極一時的女演員,自2015年確診腦瘤后便淡出公眾視野,近期卻傳出病情惡化、化療無效的消息,兩位女演員的遭遇,讓“美人薄命”的唏噓聲浪再度席卷網絡。
熒幕上的“抗癌母親”
2020年,朱媛媛確診癌癥時,正值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拍攝期間,她在片中飾演一位兒子罹患絕癥的母親,戲外的她卻將自身病情深埋心底。
劇組人員回憶,她總是最早到片場,即便化療導致脫發,也堅持戴假發完成拍攝,導演韓延曾說,“她演出了母親面對死亡時的平靜,卻沒人知道這種平靜來自她真實的生命體驗。”
抗癌五年間,朱媛媛完成了《我的姐姐》《海洋傳奇》等七部影視作品,2025年4月,她在電視劇《造城者》殺青宴上仍談笑自若,直到5月1日發布最后一條宣傳微博時,粉絲才從她消瘦的面頰與刻意遮掩的圍巾中窺見端倪。
死亡證明顯示,她的癌細胞已擴散至肝、肺和骨骼,最終因多器官衰竭離世,中國國家話劇院在訃告中特別提到,她去世前20天仍在參與話劇《狂飆》的劇本圍讀,手寫批注的劇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對角色心理的剖析。
從“古典第一美”到抗癌斗士的跌宕人生
與朱媛媛的沉默隱忍不同,何晴的抗癌故事充滿戲劇張力,2015年,她在拍攝《女醫明妃傳》時突發劇烈頭痛,檢查發現腦部腫瘤已壓迫視神經。
當時媒體拍到她戴著墨鏡現身醫院,被誤認為“耍大牌”,實則是為了遮擋因顱內高壓導致的眼球充血,手術持續了11小時,主刀醫生曾坦言,“腫瘤位置靠近腦干,稍有不慎就會癱瘓。”
這場疾病意外揭開了何晴第三段婚姻的面紗,丈夫廖京生暫停所有工作,在病房外搭起折疊床日夜守候。
護士回憶,他每天用棉簽蘸水濕潤何晴干裂的嘴唇,甚至學會注射營養液,術后三個月,何晴在康復訓練中因平衡失調多次摔倒,左臂至今留有疤痕,但她堅持參演話劇《紅塵》,將角色“因戰傷致殘的女性”與自身經歷融合,謝幕時觀眾掌聲長達15分鐘。
兩位女演員的遭遇不就證實彰顯出社會對“美人患病”的特殊關注,朱媛媛去世后,某中醫抗癌俱樂部的宣傳文章點擊量激增300%,標題赫然寫著“夏枯草可抑制腫瘤朱媛媛未采用的療法”。
何晴病情傳聞下,則有人翻出她1996年《水滸傳》中李師師的劇照,配文“紅顏終究難敵天命”,這種將疾病與外貌捆綁的敘事,實則是將個體苦難異化為獵奇談資。
醫學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增癌癥患者約457萬,其中女性占比48%,甲狀腺癌、乳腺癌等高發類型與激素水平相關,卻無證據表明與容貌存在關聯。
浙江省腫瘤醫院專家指出,“公眾對‘美人患癌’的關注偏差,本質上源于對完美形象的破壞焦慮。”
當朱媛媛們以堅韌重塑生命意義時,外界卻執著于用“天妒紅顏”的標簽消解其抗爭的價值,這或許比疾病本身更具悲劇性。
結語
朱媛媛與何晴的故事,恰似兩面棱鏡,前者以職業尊嚴重構抗癌敘事,后者用婚姻真情抵抗命運無常。
當網友為“美人劫難”扼腕時,更應看見那些超越皮囊的生命力,朱媛媛劇本上未干的墨跡,何晴康復室里踉蹌的腳步,這些細節遠比“紅顏薄命”的慨嘆更有重量,疾病從不是上天的懲罰,而人類對尊嚴與愛的堅守,才是對抗無常的最強抗體。
信息來源:
《朱媛媛遺體已火化,國家話劇院院長透露最后通話》——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