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急劇升級了!
在俄烏16號和談失敗之后,歐盟倡導的俄烏單方面停火30天也崩了!俄烏雙方都動手了!俄羅斯對包括烏克蘭首都基輔在內的多個目標發動導彈和無人機襲擊。
烏克蘭也向俄羅斯軍隊發射多達數百架的無人機,對包括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在內的多利用表發動打擊行動,看來俄烏雙方都打急眼了。
5 月 24 日深夜,黑海之濱的敖德薩港再遭襲擊,俄羅斯發射的 "伊斯坎德爾" 導彈精準命中一艘載有 100 個集裝箱軍事物資的貨輪,引發連環爆炸。烏克蘭如今僅剩海上生命線,在俄軍巡航導彈和伊朗無人機的聯合打擊下,面臨著全面斷航的危機。
與此同時,莫斯科的防空警報徹夜未停。烏克蘭軍方稱,在 5 月 20 日至 23 日期間,向俄羅斯本土發射了 1177 架無人機,其中多架架突破俄軍防御網擊中目標,這種 "以炸制炸" 的戰術,標志著俄烏沖突已從傳統地面戰升級為全維度消耗戰。
在美國多次調停失敗之后,此時的美國已經放手。而整個歐盟在后援無力的情況下,隨著俄羅斯不斷加大戰爭的攻勢,俄羅斯在俄烏戰場的優勢也不斷擴大。
根據俄國防部披露,5 萬精銳部隊已在哈爾科夫方向完成集結,包括空降兵和特種部隊,其戰術目標直指烏克蘭東北部交通樞紐。軍事衛星圖像顯示,俄軍在 60 公里長的邊境線上部署了 2000 輛裝甲車,形成 "鋼鐵長城" 般的推進陣列。
更嚴峻的是,在美國已經停止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的情況下,北約對烏克蘭的援助也掉了鏈子,北約剛剛簽署的 12 億美元彈藥合同,首批 22 萬發炮彈要到 2025 年底才能交付,這意味著烏軍在未來半年內仍將面臨 "彈藥荒"。
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宣布,將在庫爾斯克設立 "安全緩沖區",根據俄軍方規劃,緩沖區縱深可能達 100 公里,這一距離恰好覆蓋北約 70 公里射程火炮的最大打擊范圍,加上 30 公里安全冗余,足以將俄軍邊境完全置于敵方火力之外。若緩沖區擴展至哈爾科夫、蘇梅等地,烏克蘭將失去對東部工業帶的控制,頓巴斯煤田和第聶伯河航運線也將被截斷。俄退役上校謝爾蓋?蘇沃洛夫直言:"控制哈爾科夫后,我們的導彈可以在 15 分鐘內抵達基輔。"
5 月 21 日,俄軍第 90 坦克師攻入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在索洛內河沿岸升起俄羅斯國旗。該師先頭部隊正沿 E40 公路向梅熱瓦亞鎮推進,試圖切斷烏軍后勤線。一旦得手,烏軍仍在死守的紅軍城西部防線將面臨崩潰,也將標志著烏軍在頓巴斯戰場上的徹底潰敗。
烏克蘭在前線苦苦掙扎,而其原先那些和其并肩戰斗的西方盟友正在紛紛離他而去,在美國已經停止對烏克蘭軍事援助之后,雖然歐盟繼續援助,烏克蘭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是援助烏克蘭的武器越來越少了,這讓本來就苦苦支撐的烏克蘭更加難以維系。
不但如此,歐盟還宣布從 6 月 6 日起恢復對烏克蘭農產品征收關稅,這對烏克蘭經濟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歐盟政策轉向背后,是東歐農民抗議浪潮與極右翼政黨崛起的雙重壓力。
美國的軍援則呈現出明顯的交易性質。特朗普政府要求烏克蘭用稀土開采權換取 F-16 戰機配件,并以未來礦產收益支付軍火費用。這種 "以資源換武器" 的模式,實質是將烏克蘭的戰略資源納入西方資本控制體系。
隨著俄軍在哈爾科夫方向的推進,烏克蘭正面臨國家分裂的嚴峻現實。若緩沖區戰略完全實現,烏克蘭將失去近半領土的實際控制權,其政治版圖將退回到 19 世紀的 "右岸烏克蘭" 形態。這種領土損失不僅意味著經濟崩潰,更將徹底動搖澤連斯基政權的合法性 —— 民調顯示,68% 的烏克蘭民眾反對以領土換和平。
對于俄羅斯而言,緩沖區的設立既是防御性舉措,也是進攻性跳板。控制哈爾科夫后,俄軍可沿 E40 公路直逼基輔,而蘇梅方向的突破將威脅烏克蘭北部糧倉。這種 "雙鉗攻勢" 不僅能瓦解烏軍防御體系,更能通過切斷糧食出口對歐盟形成戰略威懾。正如俄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爾?列昂科夫所言:當烏克蘭失去糧食武器化的能力,歐洲的政治立場將發生根本轉變。
這場持續三年的戰爭,正以更殘酷的方式重塑歐亞大陸的地緣格局。當鋼鐵洪流在平原上碰撞,當政治博弈在談判桌上交鋒,烏克蘭的命運早已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