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èr táo shā sān shì),意思是利用兩顆桃子殺死了三位壯士,比喻用計謀殺人。成語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春秋時期,齊景公麾下有三位猛將,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相傳三人皆能赤手搏虎,憑借勇武名揚天下。三人戰功卓著,不僅借此謀取了高官厚祿,家族在國內的勢力也是與日俱增,這讓齊景公十分憂慮,產生了除掉三人的想法。
一日,三人聚在一起飲酒,酒興正酣之際,恰逢齊相晏子從旁路過。晏子見到三人,連忙收起了自己的相國架子,從旁小心快步而過,而在座的三人,卻像是沒有看到晏子一樣,依舊坐著飲酒,可謂十分失禮。
眼見三人已經狂妄自大到了如此地步,晏子立即入宮拜見齊景公,勸諫道,“臣聽說,明君蓄養的勇猛之士,對上要有君臣大義,對下要有長幼倫常,對內可以平定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軍,君主因其功勞獲利,百姓欽佩其勇武,所以君主才會提高其地位,增加其俸祿。
然而,如今君王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大義,對下不講長幼倫常,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軍,不過是一群禍國殃民之輩罷了。既然如此,不如早早將其除去!”
齊景公也早有除掉三人的想法, 只是苦于沒有良策,聽到晏子的建議也只能苦笑一聲說道,“此三人勇武過人,硬拼只怕不能取勝,暗殺恐怕也難以成功。”
晏子聞言,獻策道,“他們雖然都是勇猛善戰、不畏強敵的勇士,卻并無長幼之禮,我們何不借此除掉三人?”
晏子走上前去,對齊景公輕聲說道,“我們可用兩桃賞賜三人,讓他們以功勞爭食,到時他們必然自相殘殺,如此便可借機除掉他們。”
齊景公采納了晏子的建議,派人賞賜給他們兩個桃子。三人見到只有兩顆桃子,不禁面面相覷,晏子趁機說道,“你們三人何不按照功勞大小來吃這兩個桃子呢?”
聞言,公孫接仰天長嘆道,“晏子果然足智多謀,這是在讓君王考核我們的功勞啊。若是不接受桃子,就表示自己不夠勇敢,然而我們有三人,卻只有兩個桃子,人多桃少,如此也只能按照功勞來吃桃子了。我公孫接曾打敗野豬,也曾打敗哺乳的母虎,像我這樣的功勞,可以單獨吃一個桃子,不用與人分享了吧!”
說罷,公孫接便起身拿起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開口說道,“我曾手持兵器,先后兩次擊退敵軍,像我這樣的功勞,自然也能單獨食桃,而不必與人分享。”
田開疆說罷,也站起身來將剩下的那個桃子拿在了手中。
古冶子見狀,緊接著說道,“我曾跟隨國君渡河,大黿將駕車的馬拖到了河流中間,我潛到水里,頂著逆流潛行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九里,最終擊殺大黿,我左手握著馬尾,右手提著黿頭,如鶴一般躍出水面。岸上的人看到這一幕,全都驚呼,‘河伯出來了!’仔細一看,才知道是黿頭。像我這樣的功勞,自然該單獨吃一個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分享!你們兩人還不將桃子交還給我!”
古冶子說罷,拔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見狀,連忙說道,“我們不如您勇敢,功勞也不及您,卻在您之前拿起桃子,絲毫不知謙讓,這就是貪婪。貪婪至此而不去死,豈可稱之為勇。”
兩人說罷,便將桃子放回了案幾,緊接著便先后拔劍自刎而死。
古冶子見到兩人身死,拿起桃子,悲哀地說道,“兩人皆死,唯我獨生,是為不仁;以言語羞辱他人,吹捧自己,是為不義;因自己言行悔恨,卻又不敢去死,是為無勇。然而,我雖言行不當,但他們同吃一個桃子,并無不妥,而我獨吃一個桃子,也是應該的。”
古冶子說罷,也將桃子放回了案幾,隨之刎頸自殺。
使者回復齊景公說,“他們三人都死了”,晉景公心中大定,遂命人給三人穿好衣服,以貴重棺木收殮,按照勇士的葬禮予以厚葬。
齊景公雖然通過此舉,一定程度消除了威脅,但在他去世之后,田乞便聯合鮑牧等大夫發動了宮廷政變,弒殺齊侯呂荼,改立齊悼公呂陽生,由此開啟了田氏專權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