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5月21日,貴港市港北區武樂鎮星荷AI智慧豬場傳來喜訊,該豬場首批5000頭育肥生豬順利出欄,標志著AI智慧養豬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不僅為當地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樹立了新標桿,更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了強勁動能。
作為港北區重點農業項目,星荷AI智慧豬場項目總投資5億元,占地面積45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1.9億元,建設豬舍11棟;二期投資3.1億元,建設豬舍26棟。豬場以高規格智能化自動化為標準建設,通過搭載智能環控系統、AI智能識別系統、AI巡檢系統等智能化設施,實現了精準飼喂、精準環控養殖到疫病提前預警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我們通過AI養殖技術,精準調整養殖方案,實現精準投喂、精準環境控制,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在傳統養殖模式下,養殖飼料浪費率約5%—10%,而AI模式將控制到2%以下。AI將借助行為分析(如咳嗽頻率、躺臥時間)實現提前48小時疾病預警,死亡率將降低3%—5%。智能環控系統將自動調節通風、溫濕度,有效減少應激反應導致的死亡。傳統養殖人均飼養量在400—500頭生豬,而AI豬場人均飼養量將達到4000頭生豬,生產效率將提升8—10倍,顯著提高養豬產業效能。經測算,AI養豬場每頭豬綜合成本將下降10%—15%,利潤率將增長5%-8%。”豬場技術負責人錢新科介紹道。
該項目的建成投產可帶動當地近百名村民就業,同時通過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技術指導培訓、豬場糞污有機肥惠及農戶等多種運作模式,帶動100多戶脫貧戶增加收入,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約40多萬元,實現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在這里工作不僅收入穩定,還能學到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在豬場就業的梁天華高興地說。
在環保方面,豬場建設配備了糞污資源全量化利用的處理設計,采用有機肥發酵技術及水肥一體化處理技術,通過綜合利用“秸稈混合發酵+厭氧處理+固氮凈化+光反應設備”,年產有機肥9100噸、液態肥3762立方米,實現糞污廢棄物最大化利用。
近年來,港北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融合為抓手,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促進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岑記華 陸遠培 肖夢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