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青島市局屬初中數學教研活動在青島大學附屬中學燕兒島校區舉行。青大附中李琳老師與青島中學紀琳老師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引,分別執教《分式方程(第三課時)—— 步步為 “解”:嶗山研學中的方程密碼》和《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第一課時)》,呈現了兩節聚焦核心素養的精彩課例。青大附中周元春副校長、臧義娟主任、張菊主任,局屬初中教師代表參與活動,圍繞 “建模與思維并進” 展開深度教學研討。
李琳老師以學校組織的嶗山研學為情境,將徒步實踐融入分式方程教學。課堂以 “持券登山”“物資補給”“健步山海” 三大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解決門票價格、打包效率、行程速度等實際問題。通過 AI 技術創設虛擬導學角色,在研學路線節點嵌入數學任務,實現地理場景與代數模型的跨學科融合。例如,在 “物資補給” 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表格梳理等量關系,自主構建分式方程模型,突破了“工程問題” 的建模難點。整堂課以真實情境串聯教學,讓學生在 “做中學” ,體會 “數學即生活” 的學科本質,有效提升了應用意識與模型觀念。
紀琳老師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以 “觀察—猜想—驗證—證明 ”為主線,構建幾何探究的完整鏈條。課堂從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圖片導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抽象圖形特征,回顧定義,借助紙片折疊、測量等操作猜想 “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在證明環節,著重引導學生思考添加輔助線的目的,啟發學生利用對角線分割圖形,有效突破教學難點,滲透數學思維。例題設計從基礎應用(如利用性質求角度、邊長)到拓展提升(折疊問題、角平分線綜合應用),層層遞進。特別是選做題中“折疊后判斷對稱中心”的問題,引導學生將直觀感知與邏輯推理結合,提升空間想象與演繹推理能力。
展示課后,青大附中吳書艷老師主持評課環節。青島中學孫寶石老師肯定李琳老師課堂 “情境真實、技術賦能、任務分層”,認為 AI 導學角色的加入既增強趣味性,又讓建模過程可視化;小組合作與獨立思考的結合,體現了 “以生為本” 的理念。青大附中王惠揚子老師評價紀琳老師課堂 “結構清晰、循循善誘”,從定義到性質的探究路徑貼合學生認知規律,尤其是 “猜想驗證與證明推理并重” 的設計,有效落實幾何直觀與邏輯推理的雙重培養。
本次教研活動以課例為載體,展現了新課標背景下數學教學的創新路徑 —— 既讓代數教學扎根生活土壤,又讓幾何學習經歷思維淬煉。
青大附中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耕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轉型”,推動教師在真實情境中探索 ”有趣、有料、有效” 的教學模式,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思維生長的沃土,為培養 “會用數學眼光觀察、數學思維思考、數學語言表達” 的時代新人奠定基礎。
撰稿:李琳
攝影:姜鵬
編輯:姜鵬
審閱:周元春 臧義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