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是這樣處理的,電也是通過垃圾分類處理產生的能源,怪不得要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哦!”近日,簡陽市簡城街道組織轄區居民開展了“從投放到發電”全鏈條參觀實踐活動。
講解員為居民現場演示智能垃圾桶的使用方法。簡城街道辦供圖
本次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小區垃圾投放點、垃圾中轉站和環保發電廠,邀請了20名居民從垃圾分類到投放、從壓縮處理到能源再生,親身參與體驗垃圾分類處理的全過程。現場,居民們對活動形式紛紛點贊,表示親身參與體驗垃圾分類全鏈對于小區垃圾分類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在峰景里小區智能垃圾分類投放點,講解員為居民現場演示了智能垃圾桶的使用方法,同時還為大家介紹了分類標識和投放要求。居民還現場體驗了智能投放系統的操作方法,不斷增強投放意識和分類意識。
了解垃圾壓縮處理工藝。簡城街道辦供圖
隨后,大家還分別來到了盡春意大道垃圾壓縮站和簡陽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了解垃圾壓縮處理工藝和焚燒發電工藝流程,觀摩分類垃圾的轉運流程并實地考察煙氣處理系統。現場,技術人員還講解了除臭除塵設備原理,不斷增強大家的垃圾分類知識普和垃圾處理能力。
“講千百遍不如體驗一次。”簡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創新采用“實地參觀+專家講解+親身體驗”模式,通過前后對比直觀呈現活動效果,讓居民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未來計劃將此類活動常態化舉行,同時設計更適合老年人和小孩子的科普形式如開發線上VR參觀系統,增強互動體驗,通過讓居民“親眼所見、親身感受”垃圾處理全過程,有效破解“前端分類、后端混裝”的認知誤區,助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張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