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端午節到了,農時可半點不能耽擱。南方這陣子雨水格外多,云南等地跟潑了盆似的。強降水連著下,田里積水排不出去可咋整?
玉米剛出苗,泡久了根須爛掉收成就懸了。老一輩常說“水來土掩”,挖溝渠排水是土辦法。但現在得結合科學,地勢低的地塊要起壟墊高。
大棚種植戶得檢查支架,別讓暴雨把棚頂壓塌了。菜地里的積水及時清,不然病蟲害跟著就來了。
北方這頭正熱起來,東北多地直奔30℃往上。“有錢難買五月旱”這話沒錯,可太旱也不行。小麥灌漿期需要水,墑情不夠得趕緊灌溉。
果園里果樹正掛果,高溫天葉子容易打蔫兒。早上傍晚澆地最合適,中午澆水怕傷了根。
家里有地窖的,存點草木灰防潮,老輩兒的經驗挺管用。但防高溫還得噴葉面肥,補充營養增強抗曬能力。
不同地區情況不一樣,南方防澇北方防旱是關鍵。有人覺得按老法子種地就行,可天氣越來越琢磨不透。去年就有村子沒提前排水,玉米減產了兩成多。
現在農技站天天發提醒,咱得把科學法子用上。
也別光等著下雨,該抽水的抽水,該蓋膜的蓋膜。家里有老人種地的,年輕人得打電話多叮囑幾句。
天氣變化快,手機里的天氣預報得天天看。村里的氣象預警大喇叭響起來,就得趕緊動起來。
我個人覺得,種地既要靠經驗,也得跟上新辦法。比如南方排水,除了挖溝,還能裝簡易抽水設備。北方抗旱,滴灌比大水漫灌省水又管用。
留個心眼兒,農資店的排水泵、防曬網得提前備著。
萬一趕上極端天氣,臨時買可就難了。這時候可別犯懶,地里的事兒耽誤一天都不行。
想想秋天收成的時候,現在多流汗,將來多打糧。
村里張大爺去年提前防澇,玉米畝產比別家多百八十斤。這就是提前準備的好處,咱可不能落后。最后說句實在話,天氣不等人,農時貴如金。
現在該做啥?南方趕緊清溝排水、加固大棚。北方檢查墑情、該澆水澆水、該補肥補肥。
拿不準的就找村里農技員,別自己悶頭瞎琢磨。記住了,咱種地人跟天氣打交道,勤快加巧干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