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養張廟”微信小程序上線以來,寶山區張廟街道以“四百”大走訪為橋梁,敲開一扇扇家門,將小程序的便捷服務送進居民心坎。聯動社區志愿服務力量,聚焦百姓急難愁盼,把養老“痛點”逐個破解,鋪就通往幸福晚年的暖心之路。
一叩一問,叩響數字養老的溫情密碼
他們以腳步為尺,丈量幸福養老的溫度。在呼瑪二村第二居民區,居委干部們化身“幸福速遞員”,帶著“智養張廟”宣傳冊敲響一扇扇房門。面對老人使用智能手機時的局促,他們半蹲下身,用最耐心的語氣拆解每一步操作流程,讓政策落地既有速度更有溫度。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帶頭走訪,在閑話家常中捕捉細微需求,在噓寒問暖里校準服務方向。居委干部動情地說:“老人們緊緊握住的雙手,傳遞的不僅是感激,更是沉甸甸的信任。這份雙向奔赴的溫暖,讓我深深體會到為民服務的價值與意義。”
微光成炬,照亮銀齡生活的每個角落
作為社區“老熟人”,他們用行動點燃“志愿”微光。在通河四村第二居民區,26名“五色志愿者”迅速集結,如春日暖陽,溫暖著社區的每個角落。他們穿梭在社區的街巷樓道,耐心為老人講解小程序功能,手把手指導操作;又變身獨居老人的“貼心管家”,用“隨叫隨到”的速度和“事無巨細”的關懷,贏得老人們的信賴,讓小程序收獲眾多“忠實粉絲”。不僅如此,“五色志愿者”將溫暖力量延伸出社區,他們參與共建單位仁和醫院“醫路伴您”志愿者陪診服務,不僅幫助患者解決就醫過程中的實際難題,更成了醫患矛盾中的潤滑劑。以他們為原型撰寫的《“醫路伴您”,點亮就醫之路的溫暖之光》征文,入選上海衛生健康系統優秀文化建設實踐示范案例,成為城市文明的生動注腳。
從叩門問需到指尖服務,“四百”大走訪與“智養張廟”的深度融合,讓智慧養老既有科技的便捷高效,又飽含人文的脈脈溫情。未來,張廟街道將持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腳步丈量民情,用科技傳遞溫度,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智慧與溫情交織的服務中,擁抱幸福晚年。
小長假將至!快來暢游寶山6大體育文化旅游特色線路→
暖心!男孩走失6小時后,公交人愛心接力助母子車廂團圓
已綠100%!來寶山這里邂逅現實版的滿目青綠
通訊員:張立文
編輯:張思源
資料:張廟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