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四大佳節之一,這個有著悠久人文歷史的節日,也深深影響著中國周邊的國家,像韓國、日本和越南等國家,每年也會非常隆重的過端午節。
端午節也被稱作“端陽節”或“五月五”,古人認為“盛陽是萬惡之源,凡含太陽氣所生者,皆有毒蟄”,而端午節是一年之中太陽最火辣的時候,因此設立端午節來驅邪防病。
端午節堪稱一次全民衛生節,這天人們都會早早起床,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并且趁著露水沒有散盡的時候,去采摘艾蒿、菖蒲和桃樹枝懸掛在門窗上,并且人們也會在這天佩戴香囊和五色繩等驅邪防病的民俗用品。
端午節除了必吃粽子和雞蛋外,這天大家也會舉辦家宴,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共同祝愿家人“端午安康”,以及今后的日子能夠無病無災和平安順遂。
端午節的傳統美食有很多,比如民間講究這天吃“五黃三白”,因此端午節的家宴,也要力求豐盛一些,畢竟在天氣轉熱和濕氣變重的時節,正是人們防止毒蟲侵擾和祛除晦氣的時候,因此端午家宴對于吃啥還是挺有講究的。
每年我家的端午節家宴,我八十多歲的老媽都會念叨,這5樣再愛吃也別端上桌,還真不是迷信,家中的老人管這叫做“講究”!
1、面條
端午節是一年之中陽光最炙熱的一天,因此這個時候正是蛇、蟾蜍、蜈蚣、蝎子和壁虎這“五毒”,開始出沒活躍的時候,所以端午節有飲雄黃酒,以及佩戴五色繩和香囊等民俗,寓意就是驅除“五毒”。
端午節當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也會舉辦比較豐盛的家宴,但是端午節的老講究當中,端午這天是不適合吃面條的,因為老人說是吃面條容易招惹“蛇”。
雖然端午節吃面條招蛇沒有啥依據,但是這個老傳統也一直流傳下來,成了很多老人眼里的講究,因此端午節這面條還是別端上桌了,免得引家里的老人不開心。
2、豆腐
豆腐的發明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傳說中是淮南王劉安在煉丹過程中無意發明的,而豆腐也一直成了很多人特別愛吃的美食,尤其是牙口不好的老人,并且豆腐一些祭祀節日里少不了的食材,因為豆腐寓意著“都有福”。
端午節當天的家宴上是不適合吃豆腐的,因為端午節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一天,而石膏點的的豆腐屬于寒涼性質的,人們在端午節這天講究的就是祛除寒涼,因此這豆腐是不適合端上端午節餐桌的。
端午節大家都會吃以糯米為主料的粽子,而糯米本身就是溫熱性食材,這個時候吃寒涼的豆腐也顯得不合適。
3、咸菜
端午節在民間是祛除霉運,以及驅趕五毒和邪祟的日子,因此這天吃的食物都有很好的寓意,比如民間講究這天食用黃鱔、黃魚、咸蛋黃、雄黃酒和黃瓜這“五黃”,以及蛋清、大蒜和山藥這“三白”等。
來到端午節也正是天氣炎熱和濕氣比較重的時候,腌制的咸菜這個時節容易腐壞,并且端午節吃的食物都比較甜,高鹽和重口味的咸菜顯然不適合這天端上桌,并且端午節也是祈福納吉和嘗新的日子,所以這腌制的咸菜還是不要端上桌了。
4、動物的肝臟
端午節在民間的傳統習俗中驅除毒蟲和不受毒蟲侵擾習俗,因此大家通過大掃除和懸掛艾蒿,以及飲用雄黃酒和在小孩的額頭上用雄黃酒畫“王”字,來寓意趕走毒蟲,以及家人不受邪祟侵擾。
動物的肝臟屬于動物的排毒器官,本身脂肪含量就高,而且在天氣炎熱的端午節也容易腐壞,在端午節這天吃血腥味重的動物肝臟,本身就跟甜膩的粽子不搭,并且也不合時宜。
5、螃蟹
端午節正處于休漁期當中,因此這個季節的螃蟹都是暫養在水池中的,價格是特別昂貴的,但是本身卻不是肉質最肥美的時候,很多這個季節的螃蟹打開以后全都水,吃起來還齁咸的。
端午節家宴是不適合把螃蟹端上桌的,因為螃蟹是吃腐食的,而且張牙舞爪的螃蟹還是寒性食材,端午節講究養護陽氣少吃寒涼,所以這螃蟹是不適合端上端午節餐桌的。
端午節是祈求家人安康順遂的日子,也是養護身體的關鍵期,以上這5樣食材都不太適合端午節食用,老人管這叫做“講究”,大家那里有這樣的習俗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