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一次突如其來的工傷事故,一份理賠協議,背后竟暗藏一條黑色產業鏈。本該保障勞動者和用工單位權益的雇主責任險遭遇精心設計的騙保陷阱。一份減輕職工家庭后顧之憂的能“救命”的保險,卻成為有些人牟利的工具。本期節目關注江蘇南京警方破獲的一起保險詐騙案,涉案金額超2000萬元。那么騙保團伙是如何作案的,來看江蘇劉先生的遭遇。
劉先生的父親是江蘇揚州一家工廠的員工,主要負責船上管道的維修安裝。一天傍晚,劉先生突然接到了父親同事打來的電話,說自己的父親人在醫院。
家屬 劉先生:當時肯定去問老板,是哪家醫院?他就含含糊糊地說在搶救室,最后一直把我們拖到晚上12點的時候,說人已經在殯儀館了。
因工傷離世 “保險公司”找家屬談理賠
劉先生的父親是在工作時出的意外,屬于工傷,但由于劉先生的父親并不是工作單位的正式職工,而是外包人員,所幸,他在入職前,工作單位出錢委托第三方公司購買了雇主責任險。 在劉先生與他父親工作單位協商賠償事宜時,兩名自稱是“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提出了一個“打包協議”。
家屬 劉先生:他直接拿出個單子,所有的喪葬費、管理費、精神補助費、死亡補助金一起包含在里面,然后跟我們談。
雙方就賠償項目、計算標準等細節進行了多次溝通,經過幾天的協商,雙方達成一致。
家屬 劉先生:最后我們就達成了個91萬,把該簽字的該簽字,該蓋章的蓋章,把這個合同簽了。
本以為事情到此結束了,可沒想到,2024年4月,南京警方專程趕到揚州找到了他,了解幾年前這起事故的賠償事宜。
家屬 劉先生:我們才知道他們最終在保險公司拿了130萬,只給我91萬。
130萬變91萬 理賠款為何“縮水”
本該是130萬元的工傷理賠款,怎么就變成了91萬元。民警在這宗理賠已經結束好幾年后又找到了當事人劉先生,這讓劉先生有點蒙,繼而震驚中間39萬元的差額究竟被誰拿走了?當時來和他談理賠的真的是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嗎?想要解開這種種疑問,還要從南京警方辦理的另一起案件說起。
原來,南京警方當時正在辦理一起保險詐騙案,涉案公司正是當初跟劉先生協商他父親賠償事宜的兩人所在的公司。這家公司也不是所謂的保險公司,而是一家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這家公司之所以進入警方的視線,還要從一封舉報信說起。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蔣校逸:去年4月份我們接到轄區內一家保險公司的報案,稱其收到一封匿名舉報信,舉報南通某企業涉嫌保險詐騙,我們就向其詢問到底是什么類型的保險詐騙,他們就告訴我們是雇主責任險。
什么是雇主責任險?它是保險公司賠付給用工單位的一種保險,補償的是用工單位因賠償工傷亡員工而產生的經濟損失。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偵大隊大隊長 吳明森:用工單位購買雇主責任險,實際上一是對工人的一種保障,因為工人一旦出現了這種工傷亡的事故,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償。同時也是對雇主的一種保護,他可以支付相對較低的投保金,然后一旦出現事故的時候,他賠付給工人損失由保險公司來進行賠付。
出險率高 起初保險公司并未起疑
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家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從購買雇主責任險的第一年前起,出險率就很高,但由于投保公司所屬行業的特殊性,保險公司并沒有起疑心。
保險公司負責人:我們只能是認為承保的險種它出事的概率比較高,因為每個行業它不同,有些造船廠做鋼絲繩、鋼結構,包括像木材加工、紡織這些都是高風險的行業,那么它的案發率比較高。
公司投保4年 賠付率高達400%
此后這家投保公司連續四年,每年受工傷的人數在增多、傷勢都普遍很重,一度保險公司對這家公司的賠付率達到了400%,明顯超過了正常保險的賠付率。
保險公司負責人:當我們發現這些賠案,每一筆都是頂著上限。某一些險種的賠付率正常應該會在百分之80%~90%,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可能賠付率在100%、110%都有可能,但是像這種完全爆表的超額賠付的險種也確實比較少。
截扣理賠款 重復買保險 騙保手段花樣多
在保險公司收到的匿名舉報信中,舉報人用紅色字體標明這家安全管理公司涉嫌保險詐騙,并通過截扣理賠款,重復購買保險的手段騙取保險金等問題。再聯想到這家投保公司的種種異常,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開始對這家公司投保的各個流程進行核查。
保險公司負責人:我們在進行回訪的時候就發現我們沒有辦法聯系到當事人,我們所收到的理賠材料這個電話號碼就是錯的。那么我們就懷疑這些案件是不是都有問題。
故意輸錯電話號碼 讓理賠人“失聯”
故意輸錯電話號碼,聯系不上理賠工人,察覺到貓膩的保險公司向警方報案。民警通過初步調查發現,這家安全管理公司為全國各地上萬名工人投保、購買保險,但公司員工僅有5人,實際公司經營規模與其賬戶上的資金流水存在巨大差異。隨后,警方又找到收款員工的賬戶核實。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蔣校逸:首先我們從保險公司調取了這個公司所有的理賠數據。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就是工人實際獲得理賠款是明顯少于這個公司向保險公司去索賠的理賠款,而且這個差額非常大。
那么,保險公司賠付的錢到底有多少給到了這些發生意外的工人家庭呢?為了進一步核實案情,民警多方尋找工人及其家屬。
經查,當時劉先生收到父親的死亡賠償金等以及各項賠償合計91萬元,而這家安全管理公司從保險公司理賠獲得的補償金遠遠大于這個數字。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蔣校逸:這家公司通過向不同的保險公司重復索賠,共計獲賠130萬元,利用劉先生父親這一事故就獲利30余萬元。
而劉先生家的遭遇并非個案,通過走訪,警方找到了多個有類似情況的工人家庭。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蔣校逸:這個傷者姓徐,他當時是在柳州一個工地上做切割工,切割的時候不慎將左手的小手指鋸傷了,最后導致小手指完全切除了,等于殘疾了。最后這家涉案公司只賠了他28000元,但是卻讓他在這個協議跟收條上簽的金額是128000元,整整就相差10萬塊錢。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偵大隊大隊長 吳明森:實際上工人在從事的高危行業,一旦出現了工傷事故之后,對工人的傷害是巨大的,有的工人甚至喪失了勞動力,他們以后的這種生活就沒有了經濟來源,這個時候工人應當可以獲得相對金額較高的賠付金額來保障他以后的生活,但是他應該得到的賠償沒有得到。
壓低賠償價格 賺取差價
警方調查發現,這家涉案公司一邊向保險公司抬高賠償價格,另一邊又冒充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向實際受傷的工友壓低賠償價格,為的就是獲取更多中間的差價。有時,這家公司甚至會向職工隱瞞購買保險險種的情況。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蔣校逸:邵先生當時是在揚州的船廠工作,然后工作期間不慎被鋼絲濺射到眼球,最后導致眼睛失明了,眼球被完全摘除了。其實涉案公司給他買了兩份保險,一份雇主責任險,還有一份團體意外險,總賠付的金額一份是15萬元,一份是32萬元。邵先生只獲得了32萬元,另外15萬元就被涉案公司拿走了。
經民警調查,該涉案公司疑似進行保險詐騙高達上百余次,在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保險欺詐行為。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蔣校逸:該公司第一是對保險非常專業,第二他對整個保險詐騙的環節也非常專業。它雖然說名義上是一個中介公司,其實是一個組織架構非常嚴密的犯罪團伙,專門從事保險欺詐這種行為。
去年9月,南京警方聯合南通、合肥等地警方,成功抓獲包括主犯陸某在內的犯罪嫌疑人11名,并查獲保險合同、理賠檔案、進出賬本等證據材料。
如何瞞天過海實現“兩頭騙”?
“兩頭騙”,是這類案件極其典型的特征。在保險公司和工人之間,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悄然上演。涉案公司一邊向保險公司抬高理賠款,另一邊極力壓低工人的賠償金,從中賺取中間差額,牟取了巨額非法利益。那么,他們是用什么手段瞞天過海,在幾年間讓保險公司和工人都毫無察覺的呢?犯罪嫌疑人到岸后,交代了他們的騙保全過程。
成立公司 主動承攬保險代買代賠業務
經查,主犯陸某2009年在江蘇南通成立了這家安全管理公司,主要為建筑業、制造業等高危用工行業提供安全培訓、安全管理等服務。而當時,有些用工單位就會把為外包人員購買保險、理賠等相關工作,全權交給陸某的公司。
于是,該公司的業務重點,逐漸轉向了保險代買、代賠等中介業務。陸某親自負責對接相關用人單位,承攬為鋼筋工、鉗工、裝配工、高空作業人員等高危工種購買雇主責任險業務,而為了省掉意外發生后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用人單位也樂于將這些業務交給陸某的公司。
犯罪嫌疑人 陸某:用人單位期望我們能把它錢賠掉,省心。
冒充保險公司人員與家屬協商理賠
除了用人單位正常支付給陸某公司的中介費,陸某發現在這個對接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油水可以撈。而一旦意外發生工人出現工傷或工亡,陸某他們往往會假冒成保險公司人員出面,直接與受傷工人或者家屬協商賠償事宜。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王永金:首先要打壓傷者家屬,讓他們降低心理預期。但是涉案公司和保險公司講的時候,會說很嚴重,要住院,要各種費用。
協商賠償時,該團伙會利用對方急于得到賠償的心理,誘使工人或其家屬簽下高于實際獲配金額的協議,或者干脆在協議中將金額等關鍵信息空著,后期再根據需要填寫。
傷者家屬 傅先生:我父親說銀行卡都被拿走了,然后就是打收條,簽完字,空白紙他們拿走。
經警方查明,該團伙還會通過撤回轉賬、偽造截圖等手段獲取并未實際發生的支付憑證,以此作為理賠的證據。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 王偉:雇主責任險它的受眾群體可能不能夠了解到這個險種它的保障范圍以及它的保障金額,甚至于也不知道它的索賠流程,正是利用了一些受傷員工的信息不對稱或者是信息的滯后,從中截留部分他們的保險賠償金。
在多地開設公司 逐漸規模化職業化
陸某等人還把公司開到了合肥、上海、天津等地,不斷復制這種作案模式,公司內分有三個行政部門,分別是信息部、理賠部、財務部。信息部負責收集高危用工企業的員工的數據,理賠部負責向保險公司索賠,財務部負責向傷者轉賬,以及向保險公司收款入賬。他們也逐步成為一個規模化、職業化的犯罪團伙。
南京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第一偵察大隊教導員 張熙:他們的整體手法比較隱蔽,通過第三方公司的包裝來偽造用工合同,倒置工傷事故出現的時間,甚至夸大工傷的認定,去騙取保險公司的保費。一定程度上有一些中介,甚至之前在保險公司有過工作經歷。
目前,陸某等5名主犯已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警方提醒,若發現涉嫌雇主責任險詐騙或其他保險詐騙犯罪活動,請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等部門舉報。
南京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第一偵察大隊教導員 張熙:第一,要及時識別異常。如果雇主讓你去簽一些空白的勞動合同,或者一些工傷認定或者醫療事故認定,那么你要提高警覺。第二,要及時保存證據。勞動合同、工傷認定你本人要及時把它保留好,作為一個證據。第三,要拒絕參與詐騙。如果雇主讓你共同參與到雇主責任險詐騙的活動當中去,要及時予以拒絕、阻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