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喜歡聽人講“逆襲”這個詞。像電視劇,主角光環一開,吊車尾考上清華,前桌倒追、老師熱淚盈眶、爸媽朋友圈發瘋轉發,像極了打游戲開了外掛——除了你。
說句不好聽的,真要是初一初二天天打王者、段考從沒上過80分,現在突然說“我要逆襲”,多少有點像胖虎突然宣稱要競選學生會主席,連大雄都不帶信的。
但偏偏這個階段,信了的人還不少。
畢竟,誰不幻想自己能一夜之間開竅,熬夜通宵搞學習,突然就考個第一,驚艷四座?結果是,逆襲沒看到,黑眼圈倒是先上線了。
我就吃過這虧。
初二那年,我的數學拿了個56,老師批完卷子語重心長:“你不是學不明白,而是沒想明白。”我當時差點站起來鼓掌——原來不是我不行,是我想得太少。
后來事實證明,是我也不行,想得再多也沒用,卷子寫不對,想得再精彩也白搭。
不過老實說,那陣子也真是痛苦。
明明很努力,但卷子還是慘,心里泛酸,眼圈發黑,有種“我命由天不由我”的怨氣。那會兒我就下了狠心,干脆不搞勵志那一套了,換個玩法,不感動自己,只卷死自己。
現在回頭看,初三其實沒啥玄學。
你要是真的敢在最后這7個月里干點臟活累活,不光能從“差等生”改成“穩定中游”,甚至還能搏一搏進重點高中。
當然,前提是你不怕丟面子,不怕累,不怕被卷,不怕聽實話。
誰說差生不能翻身?
也可以,只不過是翻得比別人晚點、費勁點、難看點、掉幾層皮罷了。
一、“別再找學習方法了,你壓根不是方法的問題”
學習差,不一定是沒找對方法,可能就是沒開始干。方法不過是拖延的遮羞布,越講究技巧,越容易原地畫圈。
初三不需要什么精致的計劃表,最需要的是粗暴的執行力。
所謂“把錯題整理好再刷一遍”聽起來人模狗樣,結果一周整理半小時,摸魚八小時;不如直接打開試卷猛懟十套,看錯到哪算哪兒,起碼有個姿態。
我當年數學是跪著學起來的。初三剛開學,卷子幾乎交白卷,后來發現自己的錯題比別人全題還多,于是干脆挑最難的那幾類題集中攻破,一天一道,看不懂就抄,抄完再硬背,背完去套。
三個月后,數學直接沖進年級前五。
就像我哥打麻將一樣,從來不靠胡牌,全靠別人放炮。
有一次我媽勸我別太辛苦,說“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慢慢來”。我感動得熱淚盈眶,立馬關了書本打開王者榮耀。
結果當天晚自習被班主任當眾點名:“有些同學最近學習倒數第一,還天天游戲王者,我看你這是打算中考去當主播?”
我怒了:“老師,您這太小看人,我都計劃好了,先去當主播積累流量,再反向帶貨學習資料,出一本《我如何從倒數第一變身網紅學霸》。”
老師笑了:“你變身倒是挺快,下一步是不是準備拍《差生逆襲指南》?”
后來我真寫了一篇作文,題目就叫《差生的自我修養》,語文提了15分。我想,可能就是老師沒料到,我真的能把段子寫進考卷。
學校組織家長會,我媽聽完后回來跟我說:“老師說你最近進步了不少。”我欣喜若狂,心想努力終于被看見了。
她又補了一句:“老師說,你之前太差,現在能進步,也說明主要是底子太薄。”
我當場石化,差點把手里的英語單詞書吞下去。
為了讓她閉嘴,我一個月背了四本單詞書、八張語法表,還強行逼自己聽了十集BBC英文原版新聞,雖然一句都聽不懂,但背完那句“Britain’s economy will shrink faster than expected”,我仿佛聽到了自己,中考前夜的命運預言。
二、“偏科不是問題,偏心才是”
人沒法選擇自己的擅長,但可以選擇不自暴自棄。
語文不好可以靠背,英語差可以靠聽,數學懵懂可以靠練,真要說學不進去,那可能是你心里從沒打算學進去。
很多人說“我就是理科腦子不行”,拜托,理科又不是玄學,不需要你悟道,只需要你別犯二。比如數學題不會做,很多時候不是你不聰明,是你根本沒復習公式。
我有個同桌,歷史背不進去,天天吼“我天生不記得朝代,背了也白背”。我說那你背歌詞那么溜,陳奕迅的《十年》你怎么一字不差?
他說:“歌詞有感情,歷史沒感情。”我說:“你看清楚點,《十年》那歌詞里的女主角比慈禧還冷血。”
后來我倆一起做筆記,他負責把歷史內容改成歌詞,我負責點評押韻。結果期末考試他歷史上了90,我問他咋回事。他冷笑一聲:“我背的是《乾隆情歌》、《辛亥戀曲》和《改革開放Remix》。”
班上有個學霸從不偏科,后來我問他語文怎么學的。
他說:“我每天寫200字日記,堅持兩年。”我一聽也開始寫日記,但寫了三天就不寫了,太痛苦。不是沒內容,而是寫出來太丟人:
“今天上課聽了一半,另一半在發呆;下午翻了一頁歷史書,困得像在看仙俠小說。”
后來我決定寫“虛構日記”:內容全編,比如“今天模擬考考了全班第二”,幻想自己被同桌暗戀。
神奇的是,寫著寫著語文分數真的提高了。
可能是閱卷老師終于看到一篇“非流水賬”的作文,感動得加了兩分。
三、“錯題集不是拿來供奉的,是用來反復毆打自己的”
有一種學生錯題集是藝術品,寫得工整、排版華麗、顏色分明,宛如彩頁特輯。就是不用。
而正確的錯題集是戰場,劃痕密布、筆記凌亂、旁邊寫著“我咋這么傻”“必考會出”“下次必對”,像是跟自己吵了一架。
我曾經拿自己的錯題集拍照發給朋友,被誤會是心理醫生的臨床手稿。畢竟上面寫滿了“我為啥又錯了?”、“是不是腦子壞了?”、“打自己一拳清醒點”。
有次我整理物理錯題,發現其中一題已經錯了三次,連字體都熟悉。我怒了,在題目上寫下“再錯就是豬”。
期末考試又遇到原題,結果我一激動,真的又錯了。
回家后我翻開錯題本,看到那句“再錯就是豬”,默默給自己畫了個豬頭,還寫了一句:“接受事實,是智者。”
班主任曾提倡大家用艾賓浩斯記憶法。我當真了,專門買了記憶周期表,按時間反復復習,結果發現……根本記不住。不是方法不科學,是我上課沒聽,課后再復習就是復讀。
后來我干脆改成“人狠話不多”模式:錯過一次的題,一天做五遍,一周做十遍,直到我做題做到夢里都在喊“洛倫茲力”。
有一次深夜夢話說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我爸嚇醒了,以為我通電了。
所以,想逆襲的學生太多,真動手的卻沒幾個。
想靠“希望”翻盤?得先問問你自己,這個希望,到底是努力的火苗,還是拖延的借口。
從初三開始,真正能改變命運的,不是那些喊口號喊得響的學生,而是愿意咬牙堅持、看著進步慢也不放棄的怪胎。你不需要驚艷所有人,你只需要悄悄強大,然后驚動自己。
七個月,夠了。不是時間不夠,是你不夠狠。
不感動自己,不等待奇跡,不和天賦比命,初三的你,拿命去卷一場,最差也能在泥潭里站起來喘口氣。
忍住寂寞,干點狠活,等你回頭看,會發現最難熬的日子,也撐起了最硬氣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