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5天休假模式真的來了”詞條登上了熱搜。起因是四川綿陽市商務局發布文件,試行4.5天彈性工作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的2.5天休假模式。
其實,“2.5天休假”不是新鮮想法。此前,已有河北、江西、甘肅、遼寧、安徽、陜西、福建、浙江、廣東、湖北及重慶市11個省份及直轄市出臺了貫徹落實意見,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實行2.5天休假。
既然已經有十多個省份提出要實行“2.5天休假”,為啥這件事依然只存在文件里、沒在現實中落地?為啥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連享受雙休都是一種奢侈?
首先,“2.5天休假”的政策多為“鼓勵性”文件,具體如何執行仍由用人單位自主決定。最關鍵的是,“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才能休2.5天。
啥叫有條件啊?那還不是領導們說了算。
你想想,就算你的領導覺得你們單位可以休2.5天,但是環顧四周一看,其他單位正卷得不亦樂乎,恨不得7×24小時拉滿還不給加班費,他敢讓你們周五下午就放假了嗎?萬一被當做“躺平干部”的典型呢?
另外,“2.5天休假模式”主要適用于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而在民營企業中難以實施,導致普通勞動者無法享有這一福利。很多勞動者都是在民營企業工作,中國送外賣跑滴滴的都已經好幾千萬人了。
非強制的政策文件,根本無法約束這些企業卷到死的強烈沖動。
所以,指望一紙文件就讓大家享受到“2.5天休假”,實在是太天真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該摸魚的繼續摸魚,該卷的繼續卷,文件什么也改變不了。
996加班文化,讓很多打工人一邊狂炫保健品,一邊狂炫加濃大美式。
大家以為自己年輕力壯,被掏空的精力睡一覺就還能補回來,但看了這么多猝死的年輕人,才知道我們可能真的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扛造。
文明程度越高,人們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需求越強烈。隨著科技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變化,縮短勞動時間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現在大家都知道,缺的不是產能,而是消費。對于公司來說,勤奮也不能和成功畫等號了,越瞎折騰越死得快。
與其這樣,不如換個思路,讓大家生產的節奏慢下來,有更多的閑暇。除了刺激消費,更能刺激創新,形成經濟發展的增量。
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文件,更需要全社會思路的轉變。當雙休日不接工作電話變成理所當然,領導不再鼓勵無償奉獻加班,家長不再雞娃,學校不再給孩子們灌輸一大堆試卷,我們才可能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
歸根結底,要把人當人,而不是把人當牛馬。只要“牛馬”的說法還能獲得廣泛共鳴,就說明社會思潮根本沒有發生什么改變,我們也別想得到真正的實惠。
有關部門也不用瞎琢磨發這些沒用的文件了。你一個商務局發文件鼓勵2.5天休假,指望誰聽你的啊?
貽笑大方,多為老百姓做點實事,少一點“文件政績”,多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