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上周五(5月23日)美國與伊朗的核問題談判備受市場關注,雖然最終雙方未能達成一致,但談判機制并未破裂,未來仍將擇機進行新的會談。美伊關系是當前原油市場的重要事件,值得持續關注進展,且將對原油供應和價格產生新的影響。
一、2025年1-4月伊朗原油供應暫未出現明顯下滑
雖然美國在Trump上任后,即明顯加強對伊朗制裁,但從今年1-4月的表現來看,伊朗原油供應端暫未出現大幅下滑,基本維持穩定,與此前水平相差不大。
目前伊朗原油產量330.5萬桶/日,與去年12月相比僅下跌0.27%;2025年1-4月產量均值為330.7萬桶/日,較去年同期不跌反漲,漲幅為4.07%。原油出口量也維持近年來的高位,4月伊朗原油出口量為162.3萬桶/日,較去年12月僅下跌1.34%。以上反映出在美國制裁高壓政策下,伊朗的原油供應并未像Trump上一個任期那樣崩塌,整體影響相對有限。
二、伊朗原油浮倉庫存維持年內高位,美國制裁影響延續
美國制裁措施導致買家采購立場搖擺,進而導致更多伊朗原油被儲存在海上浮倉中,使得浮倉數量增加。可以看到伊朗原油浮倉的變化與美國政府的制裁政策息息相關。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力度有所放松,因此不僅浮倉原油出現持續下滑,伊朗原油產量也出現回升。而1月20日Trump上任后,伊朗原油浮倉量出現立竿見影式的回升,制裁壓力對其原油銷售的影響也開始凸顯。
截至5月25日,伊朗原油浮倉數量約2914萬桶,同比大漲1886萬桶,漲幅約183%。自Trump上任以來,伊朗原油浮倉數量已大幅增長129%,雖整體仍處過去五年區間的相對低位,但創下2025年內新高,且是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三、消費結構出現變化,制約伊朗原油供應波動幅度
回顧歷史可以看出,在Trump上一屆任期時,由于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加強對伊朗制裁,曾經導致伊朗原油產量一度暴跌約50%。那么今年依然是制裁背景下,伊朗原油供應將如何變化呢?
可以看到,在2018年7月時,即當時伊朗原油產量暴跌之前,伊朗原油的消費地主要是亞洲和歐洲兩大區域,但當時消費國超過10個,而當前消費國數量已經大幅下降。目前與2018年夏天相比,占當時消費總量超過60%的國家已經不再購買伊朗原油,因此伊朗原油的客戶結構其實在五年之前已經完成調整,日本、西班牙等國的購買力已被清退,因此即便在美國制裁背景下,今年伊朗原油產量也難以出現類似當年的大幅下滑。而若未來美國和伊朗就核問題協議的磋商出現突破,制裁可能出現部分放松,海外機構預測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原油產量的增幅可能僅有40-50萬桶/日,同樣較為有限,也是源于消費結構對供應的制約。
綜上所述,目前美國與伊朗能否就核問題達成協議仍不確定,但無論是維持制裁還是部分放松制裁的背景下,伊朗原油供應都難以出現2018年那樣的劇烈波動,影響更多還是由美伊談判的結果延展至市場心態。若美伊始終無法實現突破,則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將逐漸淡化;而若美伊未來能夠達成協議,則將對油價釋放利空壓力,但影響力度可能受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