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須聲明,這只是我某時某地的所見所聞,不具備普遍性。但我保證,這是在一天之內的真實經歷,反差強烈,很有戲劇性,管中窺豹,值得記錄。
米其林
在中國的餐飲界,有兩位張勇。一位是四川的張勇,海底撈的創始人,他從簡陽的一家小餐廳開始做起,做成了今天的海底撈——中餐連鎖企業里市值最高的公司。另一位是浙江的張勇,1995年,他創辦了餐飲公司新榮記,到2022年12月底,已摘下49顆米其林星,成為中國餐飲業中收獲米其林最多的品牌。北京的新榮記,也是中國大陸唯一中菜三星!
▲寧波 新榮記
上面這些信息,其實并沒有讓我感到很意外,讓我吃驚的是,新榮記居然誕生在默默無聞的臺州,大部分中國人,甚至不能讀對「臺州」這個名字。新榮記的官網,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新榮記,其名寓意「欣欣向榮」,1995年,從浙江臺州臨海一家路邊排檔出發,經過20多年的耕耘,以臺州為根,逐漸發展到杭州、上海、北京、香港、深圳等地。
浙江11個地級市,臺州車牌「浙J」,排名倒數第三。這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居然誕生一個B格如此高的米其林三星。真是一個傳奇。
前幾天,一個朋友來寧波,目的居然就是來吃新榮記,可見品牌號召力之大!根據點評網的資料,北京米其林三星的新源南路店,人均消費為1017元,而寧波的新榮記,人均消費為825元??雌饋碓谝粋€檔次,根據網上的評價,口碑也差不多。寧波這家的生意不錯,要提前2天 預訂才有位置。不過臺州的靈湖店,生意更好,我一個朋友去6月份去預訂,居然要等到8月份才有位置,真是不可思議!
我上次去臺州,臨時預訂新榮記,早就客滿。退而求其次,去了它旗下的榮莊,個人感覺榮莊的排面比新榮記臨湖還好,場地開闊,裝修更有格調,價格也更實惠,至于菜品有多少差距,反正我是吃不出來。
▲ 黃金脆帶魚
▲ 乳鴿
▲ 墨魚香腸
寧波新榮記,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黃金脆帶魚」,很脆很酥,帶魚表面銀色鱗片都刮得一干二凈,和家里炸的顏色不太一樣。趁熱吃,蘸點米醋,真的很香。至于其它菜色,用廣東話講,就是麻麻哋啦!
所有的菜品都走的是迷你型路線,塞牙縫剛好,不過也有道理,如今大城市里,個個都講究控油減脂,誰還要大口吃肉呢?
本質上說,所謂高級中餐已經法餐化,它的核心價值并不是烹飪,而是一種「行為藝術構建出來的社交價值」。說人話就是提供一個裝6的場地,所謂裝6,也是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的剛需!
店內的裝修,說好聽一點是浮夸,說難聽一點就是惡俗。在最顯眼的地方,擺滿了魚翅、魚膠、茅臺。中國的錢還不夠老,貧窮的烙印打得太深,窮怕了才會這個樣子。米其林其實就是BBA,在國產車質量突飛猛進的情況下,BBA唯一的競爭力就是貴,如果不貴了,那也就沒人買單了。
網約車
吃完米其林,我打車去另外一個局,師傅看起來很單薄,不是那種健康的精瘦,而是缺乏營養的瘦弱。這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司機,別問我為什么細節記得這么清楚?無它,我就是比你們勤奮一點,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習慣在手機上記錄所見所聞。
我:「你是哪里人?」
他:「邯鄲人?!?/p>
我:「你們那里有一個河北工程大學,我考大學的時候,第n志愿就是那里?!?/p>
他:「你跟我們邯鄲還有點緣分呢?!?/p>
我:「沒錯,邯鄲這個名字很好聽,背后有很多故事?!?/p>
他:「是的,很多成語就是出自我們那里,比如,邯鄲學步、黃粱一夢、負荊請罪、完璧歸趙、圍魏救趙、胡服騎射、毛遂自薦、紙上談兵、梅開二度……」
司機戴著高度近視眼鏡,很有知識分子的氣質,說起自己的家鄉,眉飛色舞,掩飾不住驕傲。這位師傅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笑,開始給人的感覺,此人開朗樂觀,但是沒多久,我就發現他的笑聲有點復雜,仔細聽,仿佛是一種苦笑,笑中含淚。
那天我全程6.5公里,一般打車要20出頭,而滴滴給我一張優惠劵,只要14.3元,我就說,這一趟對你來說,應該是一個小單子吧。
他:「你這單子可不小了!」
我:「這還不小?」
他:「我60%的單子都在7元以下,還要給滴滴5毛錢的信息費?!?/p>
我震驚了:「7元?不可能吧。」
他無奈地說:「真的,因為我才入行,積分不夠高,所以分配到的單子都比較差勁。能接到你這樣的單子,我已經很知足了!」
這位司機曾經在一家寧波外貿公司工作,崗位是質檢,一干就是十幾年,除了本職工作,啥都不會,公司的產品是塑料配件,說實話,技術門檻也不高。他不是業務員,沒有客戶資源,一旦公司倒閉,他就沒活干了。而且,現在他已經年過四十,每次投簡歷,都石沉大海,很多公司對于35歲以上的人,根本看都不想看。
萬般無奈之下,他加入了網約車大軍。據他說,過去這三五年,網約車的平均收入下降了30%,換句話說,如果要保持和以前相同的收入,工作時間就要增加30%。他說,這個圈子卷的就是身體,不少圈內人,每天都開16個小時。
而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幾年,大量中年人下崗,他們都把網約車當作一個臨時生計的來源。每個人都知道,如果身體垮了,就什么都沒有了,賺來的錢還不夠醫療費,但那畢竟是遙遠的未來,還可以心懷僥幸。眼前的日子更加緊迫,每天都要花錢,沒有僥幸的余地。
他很無奈地說,自己一天只能開12個小時,因為家里還有兩個小孩需要分心,另外,他對自己原來的崗位還沒死心,目前還在找工作,所以他每天的開車時間都不超過12小時,平均每個禮拜開6.5天。坦白說,12個小時,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超長的工作時間,而在網約車行業,這是一個最低標準。
他的老板是美國籍的印尼人,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很快就把公司遷到印尼。這個老板還算厚道,散伙之前,還給他十幾萬的賠償金。
幾年前,他在寧波方橋買了房子,位置處于寧波市區和奉化的交界地,屬于城鄉結合部,房價買入時1.7萬,現在已經跌到1.2萬,如果再跌下去,他就可能負資產了。
無論房價如何,房貸是逃不了的債,他每月還房貸5000多。他還說,他的房貸是商貸,利息比較高,為了爭取公積金,他還在繳納公積金和社保,每月合計就是1800多。爭取以后商轉公,節省一點利息。
他說,他每月只能給老婆孩子3500元,說到這里他哽咽了,狹小的車廂陷入沉默,他仿佛快要哭出聲了,我也一時語塞,不知怎么安慰他,最后,他用一種很不自然的苦笑打破沉默,說:「我真是對不起她們娘仨」。
我:「仨?你有兩個小孩?」
他:「對,小的才6歲,大的讀小學6年級。」
6歲,也就是疫情前生的,那時候,這個世界還算和諧,公司也運行正常,他對未來充滿信心。沒想到,風云突變,時代的塵埃就落在了他的頭上。
他的網約車是租的,一共簽了6個月的合同,開始的時候,每月凈收入不到5000,后來隨著積分的增加,收入也慢慢增長,現在,每個月除了交給公司的錢和充電費,純收入也只有7000多。但固定支出,就有一萬多。這個可憐的男人,仿佛忘了自己的存在。
我問:「你自己呢?一個月要花多少錢?」
他說:「我基本不花錢,我不抽煙,不喝酒,也沒有任何娛樂,每天中午在外邊吃一頓,也就十幾塊,偶爾去拼夕夕買件衣服,一個月花銷不會超過1000?!?/p>
他停頓片刻,接著說:「現在還能依靠遣散費,勉強維持一段時間,往后的日子,想都不敢想。」
我:「你老婆是什么工作?」
他:「在家帶孩子,等小兒子上學后,我老婆也要出來工作,否則真的沒辦法!」
「壓力實在太大了,經常晚上睡不著,如果找不到新的工作,我去買一輛車,專心開滴滴,那樣的話,收入能高一點。另外,我計劃把房子租出去?!?/p>
我很驚訝:「你還有第二套房子?」
他說:「不是,我可以把一個房間租出去,能多幾百塊錢,也是好的。」
和司機道別后,我特意研究了一下滴滴,發現有事后(24小時內)的打賞功能,沒什么好幫的,只能請他吃碗面了。
寫在最后
最近幾年,出口中的「新三樣」表現亮眼。所謂的「新三樣」,就是「汽車、鋰電池、太陽能」,在出口總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這種現象的背后是「一喜一憂」。
喜的是,能出口這些產品的都是大公司,是資金技術密集型企業。說明我國產業升級了出口含金量高了。他們創造了一些高端就業人群,但門檻高,人數非常有限。憂的是,大批中小企業的中低端產品,份額被越南、墨西哥這樣的國家擠占了。他們雖然技術含量不高,利潤不大,但吸納了大量就業。
中小企業外貿的轉移,對產業影響有限,依然輸出原材料和配件,反而促進了騰籠換鳥產業升級。對老板影響不大,躲過了貿易壁壘,生意照做。對中上層的影響其實也不大,駐外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不但工資更高,還有額外的補貼。所以,中高級的消費場所,生意興隆。
影響最大的是中下層,會造成大批中老年「階層降級」。外貿是寧波的支柱產業,這種變化在寧波特別明顯,我打車喜歡和司機聊天,最近半年,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外貿行業中年人開網約車。這些人身體也不行了,學習能力也下降了,知識儲備也陳舊了,但他們往往是家庭的支柱。
希望他們身體健康,熬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