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耳機這個東西吧,雖然我用的不多,但我也一直都備著,而且比起專業電競品牌,我從來都是更相信HIFI廠家的東西,前前后后買過Final、Audeze、拜雅家的產品,而最近兩年長期服役的主要就是拜雅的MMX200,喜歡這副耳機的原因也很簡單,2.4G的無線傳輸非常方便,音質、延遲和穩定性都要比藍牙強很多,同時也完全具備拜雅家族的正統調音。而隨著今年天氣漸熱、加上我一直是被皮膚的濕疹型皮炎所困擾,對于游戲耳機這種可能一戴就得幾個小時的東西,我開始物色新的目標,而這副開放式的、天鵝絨耳罩的MMX 330 PRO,最終成為了我的選擇。
至于我為什么選擇HIFI廠家的游戲耳機、而不是電競品牌/數碼品牌,我之前在寫其他游戲耳機的時候有展開聊過,說白了就是聲音層面的血脈壓制,甚至我勸退了大量想要買獨立游戲耳機的人,因為基本上HIFI耳機本身就可以覆蓋掉游戲耳機的需求,有時候配個麥克風就可以完成游戲里語音的需求,像我偶爾也會拿MV1、LCD5來臨時客串下游戲耳機,但反過來說,想拿游戲耳機聽歌?我還是不折磨我自己了。雖然我知道很多關注我的人并不缺好的HIFI耳機,所以游戲耳機拿來聽歌的音質可能并不那么重要,這個當然就見仁見智了,因為我也試過非常多的游戲耳機,其中不乏有很多低頻轟的我生理不適、或者高頻刺的像刀尖刮耳膜的東西,這些特性其實即便不聽音樂也會讓我無法接受,加上我偶爾也會有看看游戲直播、刷刷B站之類的場景下,即便是Final家的WHP02,我也得把重低音模式關掉。當然了,除了音質以外,長期佩戴的舒適度、透氣性,也是我愈發關注的一環,尤其是現在的天氣我已經不太能忍受會悶汗的皮革耳罩,所以如果你對游戲耳機的需求與我接近,不妨繼續往下看。
比起MMX200,MMX 330 PRO的外觀檔次確實是要上檔次很多,黑色的皮革頭梁、黑色的天鵝絨耳罩、黑色的金屬拉絲頭梁支架、正面部分的黑色類膚涂層、以及啞光但帶有一定光澤感的黑色外沿,結合拜雅的橙色LOGO,永不過時的黑紅搭配、以及黑色部分極富層次感的設計語言,整個MMX 330 PRO的外形質感我認為是非常高級的、完全不輸拜雅自家任何HIFI線/監聽線耳機的程度,全包式的耳罩以及分配的非常自然的頭梁壓力,MMX 330 PRO我可以戴上大半天都沒有任何的負擔,尤其是對于逐漸如入夏的天氣、或者南方地區的朋友而言,皮質耳罩其實會愈發地失去長期佩戴的優勢。
而除了MMX 330 PRO以外,拜雅還有一副全封閉式的MMX 300 PRO,但是從聲音層面我個人認為明顯是半開放式的MMX 330 PRO更好、漏音也不算嚴重,除非你對隔音有重度需求、或者是那種宿舍黨,我會更愿意推薦MMX 330 PRO,它的聲音標準完全可以和同價位的專業線產品看齊,而封閉式的MMX 300 PRO還是會存在一些封閉結構的傳統缺陷,低頻稍悶、透明度不夠,下盤部分會有一定的淤堵感,但除了打游戲以外,我倒認為MMX 300 PRO同樣是一副非常優秀的影音類頭戴,雖為封閉,但聲場也非常寬大、細節豐富,豐富的低頻混響和清晰的人聲表現非常適合拿來看電影,尤其是像星際穿越、環太平洋這種OST非常棒的片子,MMX 300 PRO確實在低頻和氛圍部分要比MMX 330 PRO來的更爽一些。
如果你覺得我說MMX 330 PRO的音質可以媲美同價位專業耳機的扯淡的話,那么它標配的STELLAR.45 單元是不會說謊的,和自家PRO X系列一脈相承的單元技術,可以達到5-40Khz的理論頻響范圍,也同為48歐的阻抗,比前代旗艦的MMX300性能明顯更高,音圈采用直徑僅為60um的復合鍍銅鋁線,音圈由高效的N52釹磁鐵驅動,精密制造的金屬環與音圈氣隙的寬度不超過6/10 mm。此外,你可以放心選擇相信拜雅家的麥克風,MMX 300 PRO搭載的METAVOICE心形指向電容話筒,擁有10毫米的拾音頭,線控上有麥克風的開關按鈕控制,它的收音質量別說拿來游戲語音了,拿來錄歌都能強過很多價格不菲的獨立麥克風。
聲音方面,它接駁在我家享聲DAM1 15TH+YBA Design YP302上的聲音,其實完全可以和同價位的有線平起平坐的程度,但標配的線是雙頭的,也就是麥克風+耳機頭,包裝內附贈了一個二合一轉接線,如果偶爾想要拿它來聽音樂的話可以單獨拿耳機插頭去接一些獨立的解碼耳放設備(但看起來會有點膈應,畢竟還多了一根麥克風線擱那兒晃蕩),但就我PC直推的效果而言,MMX 330 PRO是非常容易出好聲的,但是缺點還是得說在前面——低頻。這里的低頻指的其實不是質量,而是聲音的量感確實小,放在HIFI市場里可能是非常均衡的那類,結像清晰、下潛好、彈性佳,而且在用良好解碼設備驅動的時候可以呈現出極佳的低頻紋理細節,但是放在游戲耳機、或者大眾消費級領域里,MMX 330 PRO的低頻肯定是偏少的那一類,但作為游戲耳機來說,聽聲辨位也好、傳達氛圍也好,它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如果你并沒有玩HIFI的經驗、也想把它當做你家中的唯一耳機,MMX 330 PRO可能達不到你對低頻“爽感”的預期,可能MMX 300 PRO是更穩妥的選擇。除此之外,MMX 330 PRO的聲音,幾乎全是優點。
如果讓我拿拜雅自家耳機來類比的話,我會想到老版的DT770 Pro 80歐版本的音色風格、與DT700 Pro X的聲音素質的結合, 聲音并不會像一些監聽耳機那樣線條有著明顯的棱角感,整體是很寬松的表達,而且一耳朵的橫向聲場非常大、而且是非常發散的那種放射狀聲場,很具備傳統動圈應有的那種空間混響與邊界弱化感,對FPS玩家來說聽感上是非常爽的,而且y軸與縱深即便是在PC直推的前提下也絲毫不含糊。不論你是Go學長、瓦學弟還是CF校長,MMX 330 PRO出色的瞬態與清晰的結像表達都能夠帶來極致刻畫的定位功能,包括一些涉及到上下層的腳步都比常規的耳機更容易捕捉,而且拜雅這種品牌實現定位的方式就是靠最簡單直接的聲場、結像的優秀表達所實現的,不會把中頻凹過頭、高頻銳過頭來刻意強化聲音的可捕捉感,而像吃雞這種空間感更廣的游戲而言,MMX 330 PRO所呈現出來的空間混響與聲音的遼遠感是很自然的,而且如果是單局對局時間比較長的游戲,它能夠讓人更加舒服的玩完一整局。
這里我不禁回憶起之前很多次在網吧里陪朋友組隊的經歷,我是那種對高頻和極低頻比較敏感的體質,很多游戲耳機對我而言只能夠玩一玩CF槍王排位之類的模式,十幾分鐘結束后就得休息一下,否則長時間玩下來負擔感很重,但MMX 330 PRO正是因為它基于高度均衡的聲底、以及開放式結構帶來的優秀空間定位能力和自然的低頻釋放,我更能基于一個相對真實的聲音表現來完成對游戲場景的聽音需求。
如果你愿意折騰的話,也可以去給MMX 330 PRO定制一個四級的3.5mm插針的線去專門聽歌用,可以省下一份單獨去買監聽/HIFI耳機的錢,畢竟單買一支高素質的半開放式雜食耳機和一個高質量的麥克風也不算便宜了,但在拜雅這里,2K出頭一并解決,打完游戲也可以聽歌,人聲古典都不在話下的那種。如果要問我還有什么期待,若哪天拜雅出了一款2.4G的無線頭戴、也依然基于STELLAR.45單元的配置,并保留有線母座,那可真的是蓋了帽了。但在那之前我負責任的說,有線游戲耳機領域里,MMX 330 PRO/MMX 300 PRO暫時是王者級的存在,降維打擊的Hiend級水平。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