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粉絲朋友找我嘮嗑,說有人給他推了款產品,每年可以分紅25%-35%,每個月分紅頻率高達3-4次,
而且還給我發了截圖,上面顯示去年分紅了46次,全年收益居然高達30.5%,還有很多其他投資者在曬收益。
他有點不相信,過來問我這東西靠譜么?
我笑而不語,發給了他另一張我看到的新聞。
其實做投資久了,看到這個收益率和分紅能共存就覺得很扯淡。
但是出于好奇,我還是深入挖掘了一下這款產品,
結果發現,這不就是投連險么?
很多朋友可能沒聽過投連險,它的全稱是“投資連結保險”,一般保費供款年期在5年至30年不等。
保費的資金會被分成兩部分:
保障:其中5%-20%資金用于保障,保障范圍和程度取決于具體的產品,主要分為年金型和壽險型兩種,區別就是有無身故的責任;
投資:而80%-95%的保費會被用于投資,投保人會被要求在一個基金池里選擇一支或幾支基金構成一個“投連賬戶”,然后這個賬戶交由專業投資機構打理,投資部分的收益和風險全部由投保人承擔。
其實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投連險有點脫褲子放屁了,反正選了基金還是要給機構打理,那為什么我們不直接買指數基金?
買保險理財本來就是圖一個保障和保本,穩定的收益,但是投連險實際上并沒有太多保障功能,你說它是個帶著些許保障功能的基金可能更合適。
但今天既然是來排坑的,還是要多說點,畢竟過去在投連險上踩坑的人也不少~
......
投連險最早于20世紀50年代誕生于英國,之后在歐美國家發展壯大,
20世紀90年代才從國外傳入香港。
2007年前后,當時有一款投連險產品非常火,不僅是香港人,包括特別多的內地人也在搶購,在當年投連險新增保費中占了37.8%,可見其搶手程度。
但是“險”紅是非多,后面因為銷售誤導、投訴量大等問題,香港監管停售了產品。
不僅如此,投連險本身的設計上也有許多坑,比如底層的資產透明度很低,很多基金甚至是層層嵌套。
同時你也不清楚這些基金是不是加了杠桿,比如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款產品,每個月派息三四次,收益高達25%-35%。
如果是備兌期權基金,確實可以做到多次分紅,但是不可能有這么高收益,這種用腳指頭想也知道肯定是加了杠桿,如果市場來一個大波動,別說分紅,本金還在不在都是問題。
加杠桿還算是好的,我甚至擔心他們用本金在分紅,畢竟投連險的投資決策不透明,你根本不知道它是怎么操作的,等過幾年想贖回了發現本金虧完了,人家也最多說一句風險自負,投連險本來就是不保本的,你又能怎樣?
所以對于這種看不懂底層邏輯的投資品,還是要多多警惕。
......
最后說說費用,投連險的收費項目特別多,還特別雜,比如下面這些:
但凡收益低一點,恐怕都不夠這些費用損耗的。
如果大家真的想投投連險,其實需要注意的就兩個方面,
第一,基金的選擇方面,盡量選擇底層資產和運營模式透明度高的,歷史業績好的,這就要考察背后的基金經理了,或者干脆選擇指數基金。
第二,就是保險資管機構的操盤水平。
如果以上這兩點都做好了,投連險或許還是能給出不錯的投資回報的,只是這其中付出的精力會遠超其他的保險產品,自己可以衡量一下值不值得。
......
最后啊,勸大家一句,現在大環境不好,大家賺點錢都不容易,還是要多留心,多看看適不適合自己,切忌盲目跟風。
好了,今天就先到這,下次嘮點別的,覺得我說的還不錯,可以關主我的同名gzh: 胡胡的全球筆記,我會持續分享更多關于全球配置、海內外投資的干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