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艾米媽!
過于溺愛就是把剪刀,它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卻還怪他們不會飛。
這句格言很多父母都知道,但是在養(yǎng)育的孩子的過程中,總會忍不住寵愛,溺愛孩子,而對于自己的這種行為,卻不自知。
相信很多父母看著下面這件真實事件后 ,會受到啟發(fā),會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深思。
一個23歲的小伙子,自己有胳膊有腿,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勞動養(yǎng)活自己,但是卻因為實在“太懶了”,竟然活生生餓死家里。
我剛看到這個事件時,第一反應(yīng)就是驚訝和嘆息,很多人看完后都感慨不已。
這個被稱為“大懶人”的男子,名字叫楊鎖,1986年,出生在河南信陽市羅山縣一個農(nóng)村家庭,楊鎖的父母老來得子,作為家里的獨子,父母把他視為珍寶。
所以,給這個兒子取名為“楊鎖”,其中的用意一目了然。
對于很多父母來說,尤其是農(nóng)村老一輩父母來說,老來得子,都會十分歡喜和寵愛,但是,和楊鎖父母對楊鎖的寵愛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
楊鎖的父母對他寵愛到什么程度呢?
因為怕兒子楊鎖走路,吃飯,穿衣累,楊鎖的父母都要幫助孩子完成,他們盡最大能力,讓兒子真正實現(xiàn)“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年齡稍大些后,當(dāng)別的同齡孩子都是自己吃飯,到處跑著玩的時候,楊鎖的父母唯恐兒子磕著,碰著,每次出門都把兒子背在身上。
楊鎖享受到了這種待遇后,自己更不想走路,吃飯,穿衣了,即使別的孩子嘲笑他,他也無所謂。
只要是能給兒子做的事情,能讓兒子不懂的事,楊鎖的父母都代勞,替兒子做了。
楊鎖的父母卻怕兒子累著,不舍得讓他自己走路,他們會用籮筐背著楊鎖,楊鎖年齡大了后,因為太重,父母就輪流背。
讓人驚訝的是,到了上學(xué)年齡后,同齡的孩子都上學(xué)了,但是楊鎖的父母卻不舍得送他去小學(xué),怕他累,委屈。
后來還是好心的鄰居,實在看不下去了,一再勸說他們,讓他們把楊鎖送到學(xué)校上學(xué),他們“狠下來”來,讓楊鎖離開他們的視線,去學(xué)校。
這個時候楊鎖已經(jīng)8歲,8歲之前,楊鎖的父母很少讓他走路,都是背著他。
在之前的農(nóng)村,孩子上小學(xué)了,農(nóng)村的小學(xué)一般都在自己村里,村子也都不大,一般都是鄰居幾個孩子一起上學(xué),在路上邊走邊玩,很快就到了。
由于平時父母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所以,到了學(xué)校后,楊鎖不習(xí)慣學(xué)校,懶得動手寫作業(yè),老師批評他,他回家就大哭,給父母告狀。
楊鎖的父母太心疼兒子,在家里都不舍得責(zé)備兒子一句,所以,他們不但不從自己和兒子身上找原因,而是去學(xué)校找老師,讓老師對楊鎖好些,多點耐心。
即使如此,楊鎖還是越來越不愿意去學(xué)校,并對父母說他不想上學(xué)了。
楊鎖的父母不忍心讓兒子受委屈,所以很快就同意了兒子的要求,年紀小小就讓兒子輟學(xué)在家,兒子又回到了他們的懷抱,可以享受他們?nèi)轿坏恼疹櫫恕?/p>
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在楊鎖10歲的時候,他父親去世了,母親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母親依然拼盡全力照顧兒子,自己再苦再累,都不讓楊鎖干一點活。
因為本來就是老來得子,母親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逐漸也干不動活了,這個時候,母親才想到讓這個寶貝兒子幫她分擔(dān)家務(wù)。
沒想到,楊鎖不但絲毫不體諒母親,不心疼母親,對于母親對他的愛也毫無感激之情,而是和母親動怒。
沒過幾年,楊鎖的母親也去世了,家里就剩下楊鎖一個人,他懶得干活,懶得外出打工,就變賣家里所有的東西還錢吃飯。
家徒四壁后,楊鎖甚至去鄰居家討飯吃,也不去干活,不想出一點力去勞動掙錢養(yǎng)活自己。
好心的親戚看他這樣下去也不行,就介紹他去飯店干活,但是他沒干多久就不干了,覺得太累了太苦。
回家之后,楊鎖就整天待在家里,好心的鄰居偶爾會給他送飯,他就饑一頓飽一頓。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個好心親戚擔(dān)心他,去家里看他,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離世了,餓死了。
那一年,楊鎖才23歲,正是大好年華。卻因為“第一懶人”,餓死家中走紅。
這件事傳開后,輿論一片嘩然,誰也理解不了,一個23歲的成年人,有胳膊有腿,怎么就能把自己餓死家里?
而這件事,也令無數(shù)家長深思,并開始反思父母對孩子的愛,到底怎么做,才是真正對孩子好。狠心做到2點,才是對真正的愛孩子。
①讓孩子從小懂得承擔(dān)責(zé)任,樹立正確三觀
父母都疼愛孩子,但是孩子卻不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總有長大的一天,總要獨自面對風(fēng)雨。
如果父母不舍的管教孩子,不讓孩子懂得這個社會的規(guī)則,不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孩子步入社會后,社交會遇到障礙,處處碰壁。
而從小就責(zé)任感的孩子,他們對自己負責(zé),對別人尊重,也會比較受歡迎。
②別讓孩子過得“太順”,讓孩子經(jīng)歷坎坷,舍得讓孩子吃苦
很多父母不舍的讓孩子做家務(wù),孩子上小學(xué)了,媽媽還給孩子穿衣服,收拾書包,孩子找什么東西,媽媽第一時間遞給孩子。
父母會為孩子掃清一些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讓孩子順順利利,不遇到一點坎坷,而從小過得“太順”的孩子,抗挫能力太弱,離開父母后,沒人處處站在前方,為他遮風(fēng)擋雨。
遇到困難,他們就退縮,想不開,不知所措,更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楊鎖不就是如此嗎?
舍得讓孩子吃苦,并不是沒苦硬吃,而是孩子每個年齡段要面對的困難,要承擔(dān)的挫折,要吃的苦,放手讓孩子去吃。
要舍得管教孩子,不然孩子離開父母后,會有人狠狠地替家長教訓(xùn)孩子。
這幾天我看到一個視頻,媽媽帶8歲左右的兒子去理發(fā),結(jié)果理好后,兒子對發(fā)型不滿意,站起來就推搡媽媽,對媽媽大吼大叫,最后使勁把媽媽推倒在地。
媽媽踉踉蹌蹌?wù)酒饋砗螅仓皇禽p輕拍兒子幾下,兒子繼續(xù)打媽媽,推媽媽。
這個媽媽不舍得管教兒子,兒子長大后,估計這個媽媽也會過得比較慘吧。
父母們要知道,嚴厲的愛能夠塑造孩子的靈魂,有利于孩子精神世界的建設(shè),而溺愛則可能讓孩子變得軟弱,依賴,懶惰。
《戰(zhàn)國策》中的一句話,可以很好地啟發(fā)父母:“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