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海的二線城市名單
從前,有兩個人在森林里徒步,突然碰到了一只大老虎。甲趕緊從背包里取出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乙罵道:“你干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
甲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2024年,中海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重新定義了房地產行情。在全國數據跌宕下滑之際,以多城、多盤過百億的亮眼成績,拉住了市場熱度。
于是,大家迅速達成了共識——“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才是當下的投資方向!
不過,一件事一旦人均常識,就容易淪為套話,失去它本該有的投資導航價值。
眼下, 核心城市如 上海、北京、 杭州、成都等城市屢屢出現熱點地王,頭部房企拿地集中度也持續提升,全國各地的買地企業名單中,翻來覆去大約都是那幾家。
劇烈市場競爭中, 一線城市項目利潤也逐漸攤薄。
于是我們看到,從今年開始, 中海 逐漸在二線及超二線城市布局。 中海今年累計拿下11宗地塊,其中7宗都位于二線城市,合計拿地金額124億,占總拿地金額的44.3%。
從時間線來看: 一季度在鄭州、沈陽、廈門、濟南、杭州拿地, 4月無新增土儲,5月又分別在南寧和合肥拿下2宗地塊。
另一邊,錨定二三線城市的兄弟公司中海宏洋,今年也在南通、揚州、紹興、南寧、呼和浩特等城市拿下新地。
顯然,核心城市競爭加劇,二線也不是不可以考慮。
另一方面,今年來,中海行政總裁張智超一直在密切走訪二線城市地方政府。
1月,張智超還先后與廈門副市長、天津副市長、昆山副市長、濟南市委書記等舉行過會談。去年11月、12月,他還拜會過鄭州市長、太原市委書記、大連副市長等。
3月,又連軸到訪南京和杭州,并分別表達中海在這兩個城市的合作愿景。
4 月 ,中海集團董事長顏建國帶隊拜會了遼寧省委書記、省長,并與沈陽、大連簽署合作備忘錄。
如此密集的會見政府,正是在為未來的布局鋪路。
深諳“逆周期投資法則”的中海,在投資節奏上,顯然有自己的獨門心法。我們也一致認為,中海的核心能力不在成本管控,而是投資。
另一方面,或也因為中海土儲持續下降,不得不向外擴容。
據年報數據,中海2024年土儲2877萬平方米,同比2023年的3522萬平方米),減少了18.3%。而拉長時間觀察中海近7年時間內的土儲變化,則發現中海總土儲較7年前(也即2018年)下降近60%。
管理層在業績會上也提出,在繼續聚焦于一線和部分強二線城市的同時,也會積極關注機會型城市。
行業模式切換的當下,現房銷售模式已在路上,房企投資邏輯其實已經在變革,誰也不敢肯定市場下一步會有怎樣的突變。于是,那些跑在前面的企業,就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02
回購為什么去不了庫存?
要想房地產日子過得去,庫存必須先下去。
根據統計局最新數據,截至2025 年 4 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81億平米,比去年4 月末的7.48億平米高了3300萬平方米。
備受指望的地方政府收儲去庫存政策從2024年4月開始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為何庫存卻“越收越多”了呢?
這個月中旬,我們寫過“”,但是 投向房地產領域的資金規模只有1600億左右,而且主要流向了土地一級開發等傳統領域(如棚改、城中村改造)。
也就是說,真正從房企手里回購了商品房實現去庫存的體量并不大。
來自杭州的一條動態也側面認證了這個結論。
5月20日,杭州市安居集團完成了對萬科旗下萬科河語光年府2幢房屋的產權轉移登記,標志著杭州市首個“收購存量商品房轉保障性住房”項目成功落地。
政策推行了1年,杭州首個“收存轉保”項目才落地,其他城市的結局可想而知。
政策收儲效力不大背后,核心因素在于價格談不攏。
據我們了解,萬科此次項目能成交,主要源于萬科對資金渴望強烈,接受了較低的回購價格。
而對于更多房企而言,低價回購意味著“賤賣”,回流的資金甚至還不如銀行的抵押貸款額度,而且折價回購完還意味著企業總資產降低、現金流流出,同步導致負債率升高。
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0/5?
就像某位房企老板所說,8折能保本,打6折回購,還不如我繼續拿在手里等4年后的市場,4年利息成本才15個點,而現在賣得掉要少20個點。
所以,企業的回購積極性并不高。
就我們接觸的企業來看,目前大部分對商品房回購不太感興趣,但對于閑置地塊的“換地”、“調規”,卻很積極。
已建未售商品房成滯重庫存已成定局,但未建地塊還有機會,無論是換還是調,新的項目都能更像“好房子”靠攏,這樣才有機會重新獲得市場認可的可能。而且,新項目還能通過合作方工抵房等方式帶動舊項目的去化。
再次印證了我們在今年2月期《晨光地產行研》中提出的結論——擱置存量、發展增量,才是當前房地產逃逸負向循環的正確路徑。
但近期企業端直接被即將到來的“現房銷售”打懵了。
新項目要“現房銷售”,老項目已經現房了卻還是銷不掉?
企業還能怎么做?
我們在新的一期《晨光地產行研》中,對現房銷售、好房子、未來房企模式、企業正確選擇等內容有著深度的研究和思考結論,歡迎大 家咨詢。
03
現房銷售已在路上,房企、地方政府都在怎么應對?
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當前,調整了近5年還在起伏向下的房地產,不但沒有迎來政策的大力托舉,還迎來了“現房銷售”的重錘。
從最新市場數據來看,4月無論是統計局70城數據還是我們克而瑞重點城市的數據,表現都低于預期,5月到目前為止也暫未見到起色。
房企方面,一邊對去不掉的滯重存貨束手無策,一邊對拿不到的新項目焦頭爛額,另一邊還要迎接已經在來路上的現房銷售。
面對如此情形,就我們合作企業的反應:到現在還是懵的。
而另一面,主管部門已經在摸底調研,部分企業也已經收到了通知,開始做壓力測算。
事已至此,一些反應比較快的地方政府,已經在積極拉著企業洽談,計劃將供地進度條迅速拉起來,搶在政策正式出臺前把土地出讓好。
于是,一些企業開始批量看地,有的甚至數十個項目一起看。表現在我們身上就是,近期項目咨詢的業務量激增。
大批量供應會不會導致市場的供需節奏進一步失調?對此各方的答案大意是先搶節奏拿地,之后項目上市時間又再看情況商量。
實際上,現房銷售對房企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沒法再高周轉了,而這帶來的 將是 項目IRR、公司ROIC的大幅下降。
于是,為了生存,房企就會在拿地時要求更高的利潤率,也就可能要求更低的地價......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里其實已經聊過,那為何還要在此時推出現房銷售呢?
我們認為,現房銷售會是一把“開山斧”,把當前的房地產模式劈開,未來整個行業玩法都會大變。
那么,房地產行業會發生什么樣的邏輯變化?新的游戲規則會是什么樣的?房企走什么樣的路才會合理?十五五戰略該如何規劃?
這些問題,我們在最新期的《晨光地產行研》中,將有全面的思考和答案,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咨詢。
『 產品介紹 』
《晨光地產行研》
房地產行業研究領域知名專家『劉晨光』先生主持出品
每2月一期
從國際視野、金融趨勢、城市運營、財政運營、企業運營等多維度
全盤監測地產行業運行態勢
前瞻分析影響地產走勢的中宏觀要素
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高質參考
幫助企業管理者洞察趨勢,制勝未來!
數年打磨成型,獲江浙滬派系房企高管盛贊
是房地產投資者必讀的戰略內參
市場瞬息萬變,抓住關鍵信息,就能抓住發展機會
更多討論,請聯系我們
了解更多,請戳小程序 FOCUS地產戰略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企業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