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作為2025亞太水產食品博覽會暨第七屆大連國際海鮮節的重要議程之一“海鮮產業投融資機會洞察、風險管理與重組合并戰略選擇”論壇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成功舉行。本次論壇匯聚了眾多行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以及金融機構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海洋漁業產業在投融資與風險管理領域的新機遇與挑戰。
全球海鮮產業涵蓋養殖、捕撈、加工、貿易等多個環節,市場規模超 3000 億美元,但行業集中度較低,存在大量整合和技術創新的空間。在此背景下,海鮮產業的投融資機會、風險管理以及并購重組等議題日益受到海產行業和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
本次論壇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大連海洋大學、大連國際海鮮節組委會聯合主辦,分專題分享和圓桌討論兩個部分組成,會議由宸睿資本創始人胡維波主持。
中信證券高級副總裁朱宏濤首先以“水產行業并購案例分析及投資機會”為主題展開分享。他詳細剖析了開創國際收購加拿大FCS公司以及中水漁業2023年重大資產重組的案例,從戰略動力、交易細節到協同效應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解讀。朱宏濤指出,水產行業的投資機會豐富多樣,涵蓋產業鏈整合、區域集群發展、出海并購、技術升級與綠色養殖以及消費升級與品牌化等多個領域。他還就投行實操中的IPO與并購關注點提出了專業建議,強調了成本端結轉和存貨核查的重要性。
中國銀河證券投資銀行總部張昊宇則從海鮮產業的產業鏈劃分、全球與中國市場現狀、產業政策支持以及投資情況分析等多個維度進行了全面闡述。他提到,近年來,海鮮產業投資增長勢頭強勁,近五年累計投資事件達300起,總投資規模達500億元。張昊宇還對養殖、加工和冷鏈等產業鏈環節的投資前景進行了展望,認為生態化、智能化養殖項目,高附加值加工產品以及冷鏈技術創新將成為未來投資的重點方向。
大成律師事務所(北京總所)合伙人、深交所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周華則從法律視角出發,深入探討了海洋經濟與海洋漁業的發展現狀和投資機會。他指出,中國海洋經濟規模龐大,2023年經濟總量約10.5萬億,占GDP的7.8%。海洋漁業作為海洋產業的核心部門,具有廣闊的投資空間。周華還就海洋漁業并購的維度、案例以及未來投資方向進行了分享,并特別強調了藍色金融在服務海洋可持續發展項目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提醒與會者關注非法捕撈等法律風險。
專題分享結束后,會議進入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圍繞“資本如何助力藍色海洋經濟發展”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大連國際海鮮節組委會主席程輝指出,在當前世界大變局的背景下,資本的力量對于推動產業升級和國際化發展至關重要。陳輝分享了他對水產行業未來發展的看法,認為產業集約化、國際化和高效化是未來發展的三大趨勢。他指出,中國水產行業與歐美國相比,集中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產業的并購重組和上下游整合是未來的大趨勢。此外,他認為海鮮產業在食品加工行業中最早且最有可能實現國際化,許多企業家已經在積極探索國際市場。
亞洲漁港聯合創始人王友敏分享了企業在并購過程中的豐富經驗,強調并購的長期性、風險控制以及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大連獐子島海洋發展集團總經理張昱介紹了集團的戰略轉型,闡述了科技賦能、銷售體系重構以及國資優勢在推動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中信基金會金融實驗室執行主任劉育梅、萬和證券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向前升、咕嘟媽咪(上海)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董事劉昊以及德泰新農海集團張總等嘉賓也分別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就海洋漁業產業鏈的投融資與風險管理提出了獨到見解。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為海洋漁業產業鏈的各方參與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優質平臺,與會嘉賓的精彩分享和深入探討,不僅為行業內的企業提供了寶貴的投融資經驗,也為資本如何更好地助力藍色海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在資本的推動下,大連市的海洋漁業產業鏈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全球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