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王石在朋友圈發“小作文”,表示
|“正在嘗試和萬科的決策層建立暢通的聯系,為萬科的平穩過渡,為保護廣大投資者、萬科合作伙伴、13萬員工的福祉而盡所能”。
此舉被諸多媒體解讀為王石欲再度出山,力挽狂瀾,救萬科于水火。
作為一名曾在萬科打過醬油的職員,我保留著對王石的尊敬,他確實曾是萬科的“精神領袖”。
那個年代的萬科,是理想主義與職業精神融合最為成功的企業,這是王石讓同行望塵莫及的貢獻。
但回到當下,不得不說,“萬科就是王石,王石就是萬科”,已成聊以自慰的過去式,只是老王依然沉浸在往昔的榮光里不能自拔。
我們希望他能振臂一呼,應者云集。
但又不得不實事求是地承認,這或是一廂情愿的喧嘩。
離開萬科的王石,已非當年的王石;
離開王石的萬科,也不是當年的萬科。
高喊“活下去”的萬科現無比真實地立于懸崖邊上。
2024年末有息負債近3613億元,其中短債規模近1583億元。
從一季報看,萬科房開業務營收僅228億元,同比下降超51%,繼續爆管失血。
今年,深鐵集團已四度輸血,借給萬科近120億元。
如市場形勢仍不見反轉,估計深圳國資后續亦難以招架,公司的流動性危機迫在眉睫。
在如此償債高壓下,萬科最渴求的應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而非虛無縹緲的精神鼓勵。
但此時此刻,精神領袖顯然只能貢獻精神。這種精神也無法貼現為還本付息的頭寸。
這是理性思維讓令人不禁唏噓之處,一腔熱忱也愛莫能助。
我們懷念過去,但無法撼動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