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機也只有愛好者,沒有消費者。”幾年前,科技博主何同學曾如此感嘆3D打印機行業的發展。
但今天,情形已然不同。賣充電寶起家的安克,旗下品牌eufyMake近期在3D打印技術上帶來亮眼突破,將工業級技術轉化為個人消費級產品。
2025年5月,eufyMake的全球首款個人級3D紋理UV打印機E1,在全球知名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線不到12小時,眾籌金額突破1000萬美元,創造了歷史性的海外眾籌戰績。這款個人級3D紋理UV打印機的創新定位,精準擊中創意經濟領域的生產工具升級需求。
eufyMake UV打印機E1 圖源|eufyMake官網
3D打印技術自問世以來,就以環保等性能著稱。現在,隨著技術的進一步升級,更多3D打印領域的企業,正在以創新型的解決方案開辟新賽道,通過增材制造實踐或解決方案來鼓勵積極的環境影響。
提升工藝,助力家裝環保
一個打印機,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EufyMake E1將傳統的價格高昂、占地巨大的UV打印機壓縮至微波爐大小。其核心功能架構圍繞“立體打印普惠化”展開,支持木材、金屬、陶瓷、皮革等300多種材質3D浮雕打印,精度達微米級。
E1打印機較傳統大小更為小巧 圖源|eufyMake官網
也就是說,它可以在你的杯子、手機殼、背包、頭盔、耳機盒、玻璃瓶等物體上直接打印。而且,它打印出的圖案可以具有浮雕效果,比如鱷魚皮、油畫筆觸、皮革紋理等材料觸感;同時,色彩豐富高度還原。
此外,E1以1699美元的眾籌價切入“消費級高端-工業級入門”價格帶,形成“傳統桌面打印機×工業級設備”的夾心層定位,通過“技術參數可視化對比圖”在眾籌頁面強化性價比認知。這種“專業級性能+消費級價格”的組合,精準擊中了創意經濟參與者的成本敏感痛點。
EufyMake E1的問世,也將這個行業在ESG領域的發力成果推至消費者眼前。從以往概念性的技術成果,轉化為更親民、更接地氣的產品。
隨著增材制造世界越來越關注大規模生產對環境的影響,3D打印過程本身使公司能夠專注于有益環境的新方法。
最能直接顯現助力環保成果的是家裝建材行業。自技術問世以來,制造廢料的減少一直是3D打印的有力證明。材料科學和在增材制造中,可回收、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的增加是該技術如何成為許多企業更環保選擇的另一個例子。
在3D打印技術推動下,建材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不斷推出綠色環保的材料和生產工藝為主線任務。UV打印機的出現,使得在其他材料上制作仿天然紋理的選擇變得更為豐富,流程簡化,打印出來的效果也更為自然逼真,富有質感。
這一技術也從建材行業引申至家裝領域中,荷蘭研究和設計公司The New Raw是該領域的另一位開拓者。
這家總部位于鹿特丹的公司由建筑師Panos Sakkas和Foteini Setaki于2015年創立,其雄心是通過“設計、機器人和工藝”為廢棄材料賦予新的生命。該公司利用再生塑料,通過3D打印制造,覆蓋從長凳、墊子和更衣室,再到廚房服裝和沙灘家具等所有物品。
Print Your City為阿姆斯特丹市設計的XXX長凳 圖源網絡
該公司正在進行的研究計劃Print Your City探索了將3D打印應用于塑料垃圾的概念,以此來重新設計城市空間并召集市民回收家庭塑料垃圾,以便通過3D打印將其轉化為公共家具的原材料。
兩位建筑師創始人認為,3D打印將塑料廢物轉化為100%循環產品,是一件美麗而有意義的事。
創新技術,重建生態環境
3D打印技術的更迭,為人類的家裝建筑貢獻環保力量的同時,在大洋深處,也在為海洋生物重塑生態環境。
在應用于特殊混凝土生產后,3D打印技術使得前所未有的多孔建筑重現成為可能,模仿地中海最豐富的自然棲息地之一——珊瑚礁,保護和培育新的珊瑚礁,同時保護本依賴它們的物種。
珊瑚礁是所有海洋生態系統中最多樣化的,多達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依賴它們獲取食物和住所。
然而,根據行星珊瑚礁基金會的數據,地球上大約25%的珊瑚礁已經消失,估計三分之二的珊瑚礁目前處于危險之中。對這些珍貴生態系統存在威脅的包括污染、疾病、過度捕撈、沉積和漂白等。
不斷上升的海洋溫度給珊瑚帶來壓力,導致其排出藻類細胞,它們依靠這些細胞來產生能量。珊瑚和藻類細胞長時間分離會死亡,最終海底只能留下一具具蒼白的骨架。
白化珊瑚 圖源網絡
為了保護和培育新的珊瑚礁,同時保護本質上依賴它們的物種,3D打印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家名為XtreeE的混凝土3D打印公司與生態設計公司Seaboost合作,結合他們在生態工程和大型3D打印方面的專業知識,設計、制造和沉浸“下一代珊瑚礁”。
在全球海洋環境惡化的背景下,3D混凝土打印為從地中海水域到澳大利亞大堡礁的未來生態恢復項目提供了無限的前景。
XtreeE開發的混凝土3D打印可以以低成本生產這種非常復雜的幾何形狀。
在自然界中,這種源自生物的深層巖石生態系統可能需要數百年才能形成,然后才能為數千種物種(魚類、甲殼類動物、珊瑚、藻類、軟體動物等)提供庇護。
此外,公司與生物學家合作設計的空腔大小、形狀和紋理已經過優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目標水下物種的繁殖和種群數量。
變廢為寶,廢棄食物再利用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3D打印在下游的應用也集中于航空航天、醫療等定制化和小批量屬性的領域。
中國最大的導彈制造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正在利用3D打印加快巡航導彈的設計和生產。
技術人員和工人用傳統加工方法制造氣舵(用于巡航導彈)大約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因為它涉及鑄造和焊接等一系列工藝。但通過3D打印技術,少數工人可以在一周內制作出舵。
3D打印的程序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時間和成本,在產品的重量和精度控制方面比機械加工要好得多。
中科院增材制造技術創新中心的工程師焦世坤表示,在制造大型導彈部件時,3D打印機使工人能夠將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數十倍。他補充說,“印刷”產品具有更高的結構強度和更好的通過率。
此外,3D打印技術在生產無人駕駛飛機方面也有巨大的潛力。北京國防工業觀察員吳培新表示,未來,3D打印機很可能會被帶到戰場上,讓士兵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現場打印和組裝導彈。
中國的航空航天工業在生產線上曾廣泛使用3D打印機。2020年5月,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首次飛行試驗期間,中國科學家還對其進行了天基3D打印實驗。
受限于3D打印的弱規模經濟屬性,在與傳統加工方式的對比中,當生產數量持續上升時,3D打印在成本與效率上不占優勢。但現在,技術突破使得3D打印的應用領域正逐步擴展,在消費電子、汽車零件等行業放量,生產數量也從過去的幾百件躍升至當下的百萬數量級。
Upprinting是一家專注于可持續食品印刷的公司,他們將廢棄食物變成可口且令人驚訝的可食用食品。
該公司始于創始人Elzelinde van Doleweerd 2018年的畢業項目。其生產原理主要為通過混合來自剩余食物的不同成分,制作出果泥,再通過食品打印機進行3D打印。
將各種食物打成果泥 圖源網絡
用3D打印機打印出形狀 圖源網絡
Elzelinde和打印好的食物 圖源網絡
這些印刷品經過烘烤和脫水,以確保松脆和保質期。該公司目前已經創建出包括面包、大米在內的數個食物品種。并嘗試與高端餐廳的合作,以幫助減少剩余食物流并創造獨特的用餐體驗。
曾經,3D打印機技術的滲透是由工業級運用,到專業級應用,再到消費級應用。但如今,消費級市場正在吞噬專業級市場。通過行業變革性技術,3D打印已處于產業化拐點的前夕。
在軟硬件技術快速升級迭代的背景之下,前期壓制行業規模化生產應用的成本及效率因素正逐步釋放,有望看到3D打印在更多的場景得到應用。投資角度來看,3D打印的工藝應用將直接使設備及服務廠商受益。
一切才剛剛開始,消費級3D打印機行業的天花板究竟有多高,仍需生產力的提升來逐步驗證。
參考資料:
China Daily: 3D printing speeds up production of missiles.
漢拓數碼:UV打印機仿天然紋理噴印為環保節能助力。
極客公園:上線 10 天賣 2000 萬美元,躋身歷史第一,它正在創造一個「新賽道」。
億邦動力:安克旗下3D紋理UV打印機火爆海外 12小時眾籌1100萬美元。
中信證券:3D打印行業變革,來自成本端的思考。
撰文 | 姜舒
編輯 | 梁超 國佳佳
排版 | 張嘉嘉
題圖來源 | Pexels
「以往內容」
新聞:||||||||||||||||||
深度:|||||||||||||||||
專訪:|||||| ||||||||||
大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