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322)
與紅軍作戰時陣亡,國軍少將旅長——張忠頫
張忠頫(1899-1931),又名忠俯,四川榮縣人。縣立高等小學及省立成都中學畢業,北京法政大學肄業。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學習。
畢業后留校,任第三期入伍生隊第一營第二連(連長張強渠)第三排排長,參加了第一次東征,擔任警衛及護送彈藥的任務。后任第三期訓育副官,軍校下級干部訓練班(主任宋文彬,黃埔一期)代理主任。
1926年3月,任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第二團(團長張與仁)第二營(營長徐寶鼎)第五連連長。
同年,國民革命軍為準備北伐,蔣介石任命嚴重為總司令部新兵訓練處處長,編成兩個補充師,北伐開始后改番號為第二十一師和第二十二師,張忠頫任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二團第一營(營長張雪中,黃埔一期)少校營附,后任營長,隨部參加了北伐戰爭。
1927年,參加桐廬戰役時負傷。同年8月龍潭戰役后,第六十二團團長李樹森(黃埔一期)被師長陳誠以作戰不力為名撤職,由剛剛傷愈歸隊的張忠頫升任第六十二團團長。也就是這次換人調整,引發了一場風波。
李樹森的好友孫常鈞(時任第二十一師副師長,黃埔一期),拉攏王敬久、王福乾、李岑等黃埔一期同學,到何應欽處告狀,指責陳誠坐轎子(實為陳誠因病)指揮作戰,此時正值蔣介石下野,失去后臺的陳誠被何應欽撤了職,從此何陳之間產生芥蒂。
1928年8月部隊編遣縮編后,第二十一師六十二團改番號為浙江省保安第七團,張忠頫仍任團長,駐防寧波。
1929年,浙江省保安第七團編入由皖系第三十三軍第一師等部縮編的新編第三旅(旅長袁家聲,后為韓德勤),改番號為第六團,張忠頫任上校團長。同年由徐州調駐安徽當涂。
同年10月,皖系將領方振武在南京被蔣介石扣押,并命令方的舊部第四十五師歸新編第三旅旅長韓德勤指揮,加以改編,任命張忠頫為第一三四旅旅長,新編第三旅及第一百三十四旅合編為總司令部直屬第一縱隊。韓德勤兼任縱隊司令。改編遭到了方振武舊部的抵制,第四十五師喬明禮團和劉子彬團在原第四十五師副師長鮑剛率領下,對新編第三旅發起進攻,新編第三旅原本就有部分是由皖軍改編的,也積極響應反蔣,并將第五團團長何昆雄(黃埔一期)扣押,韓德勤與張忠頫率新編第三旅余部拼死抵抗,后由南京總司令部調獨立第六旅(旅長孫常鈞,黃埔一期)坐船增援,并有兵艦和飛機助戰,將反蔣部隊擊退。
戰后,新編第三旅和獨立第六旅及收編鮑剛的余部,合編為第五十二師,葉開鑫任師長,韓德勤任副師長,沒當成第一三四旅旅長的張忠頫,這次被任命為第五十二師第一五四旅少將旅長兼第二團團長,這個旅長職務也成了他的歸宿。
1930年,率部參加了中原大戰,戰后由鄭州轉赴徐州整訓,同年末,韓德勤升任第五十二師師長。
1931年1月,該師調往江西,參加圍剿中央蘇區。同年6月,張忠頫任第五十二師特別黨部籌備委員。
9月,第五十二師在江西興國的方石嶺以南地區,被紅軍主力包圍后大部被殲,師長韓德勤被俘后化裝成伙夫逃脫,兩個旅長張忠頫和王副乾(黃埔一期)均在此役中陣亡,做為黃埔系中央軍的第五十二師遭受了沉重的打擊,除了少數分散逃跑了的,兩個旅的六個團基本上被全殲,僅師屬補充團(團長陳純道,黃埔一期)因留守后方得以幸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