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SIFF)公布主競賽單元入圍名單,中國青年導演仇晟執導的中式科幻電影《比如父子》成功入選,并將于六月中旬進行全球首映,與來自全球的優秀影片共同角逐“金爵獎”。這是仇晟導演以改編自王晉康科幻小說的《生命之歌》摘得短片金爵獎后,時隔四年攜科幻長片再度回歸上影節。也是繼其長片首作《郊區的鳥》入圍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后,再度入圍國際A類電影節。
從《生命之歌》以鋼琴曲串聯基因密碼的“姐弟情”到《比如父子》通過 AI 技術再現逝者的“父子情”,構成了仇晟導演的“中式科幻圖景”,也暗合其獨特成長經歷:“我十五歲喪父,學醫后又轉向電影,試圖用影像構建虛幻世界以填補現實缺憾。” 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方向為神經科學,研究生就讀于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制作,因此他的創作結合了詩意的藝術化表達和對科技的嚴肅思考。
在影片《比如父子》中,主角鄒橋在父親去世后,基于其拳擊經歷和個性特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創造了一個 “AI 拳手”,試圖通過數字重構實現與亡父的跨時空對話。同時將拳擊作為父子關系的隱喻——無論在現實還是回憶,亦或VR虛擬,拳臺既是傳承父輩精神的場域,亦是兩代人對抗與和解的象征。劇本歷經六年打磨,在當前AI技術顛覆人際關系的背景下,《比如父子》映射了當代人普遍的情感困境:當至親離去,科技能否成為情感的容器?影片通過虛擬父親的塑造,既呈現技術賦予的情感可能性,亦反思其倫理邊界,引發對“數字永生”與“真實記憶”的辯證思考。
在DEEPSEEK、宇樹科技等杭州科技“六小龍”大火出圈的大背景下,仇晟作為“杭州新浪潮”電影代表導演之一,在延續對杭州人文傳統和城市發展的當代觀照的同時,首度以電影創作回應了人類最前沿和最古老的兩個話題:人工智能和父子人倫,以科幻視角重述東方哲思。
影片由著名監制王紅衛和愛奇藝電影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共同擔任監制,王紅衛一直以來為青年導演探索中式科幻保駕護航:從《流浪地球》的硬核宏大、《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奇趣偏鋒,再到《比如父子》的溫婉人文。
《比如父子》由實力演員宋洋、孫寧、孫安可、佟晨潔、羅偉宸、柯佳嬿、趙佳麗等傾情出演,杭州果凍效應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重慶米小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愛奇藝與法國CG Cinéma聯合出品,國際銷售由Kinology代理,其中亞洲地區由視幻文化代理,獲浙江、杭州、余杭區文藝基金與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世界電影基金雙重支持,是中法官方合拍的重點項目。影片全程在杭州取景,將水鄉的溫潤與科幻場景的冷硬并置,形成了新鮮的影像張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