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依托“人間鏡像——廣州漢晉墓葬的生命敘事”展覽,鎮海樓文化沙龍將推出2025年首場學術交流活動:多元共生·交融互通——從漢晉墓葬看廣州社會生活的多維圖景。如何讓歷史研究有深度、有廣度更有人情和溫度?本次沙龍將邀請暨南大學文學院中外關系研究所劉永連教授擔當主講人,同時廣州博物館青年工作者將共同參與發言和圓桌互動,立足學術研究、博物館策展與公眾教育經驗,從漢晉廣州社會發展、人口組成、廣州人的物質與精神世界角度為公眾講述廣州故事。
沙龍嘉賓
漢晉廣州人群的環境基礎:廣州早期發展的三次機會——劉永連,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人文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
漢晉廣州社會的群體組成:漢人、越人和胡人——霍雨豐,副研究館員、“人間鏡像”策展人
漢晉廣州人的物質世界——李明暉,廣州博物館研究人員/2023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推介項目《何以廣州·秦漢篇》主要撰稿人
漢晉廣州人的精神世界——常絲茗,廣州博物館館員,“人間鏡像”宣傳人員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提前預約現場交流名額(招募20人,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問卷提交后視為報名成功,名單限一人一次進入場館。
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現場交流
觀眾也可于直播當天通過廣州博物館視頻號觀看直播,在評論區分享交流。
未雨綢繆的你,何不用一場學界、博物館、公眾之間的跨界文化交流來治愈端午假期綜合癥?
公眾號 | 廣州博物館
視頻號 | 廣州博物館
小紅書 | 廣州博物館
微博 | 廣州博物館
撰稿 | 常絲茗
美編 | 肖穎琳
校對 | 鄧穎瑜
審校 | 劉穎穎
審核 | 朱曉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