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女性在45 - 55歲左右會迎來絕經,這是正常的生理過渡階段。然而,現實中卻有不少女性,像55歲的李阿姨,還保持著規律的月經,甚至月經量也不小。這本該是“告別”月經的年紀,卻依然“老朋友”常來,這到底是正常現象,還是身體亮起了紅燈?
正常情況下,女性絕經年齡因人而異,但平均絕經年齡在49.5歲左右。當女性進入圍絕經期,卵巢功能開始逐漸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月經周期和月經量都會發生變化,從周期紊亂到最終月經停止。而55歲還每月規律來月經,且月經量不小,這很可能是身體出現異常的信號。
從生理層面分析,最值得警惕的原因之一就是婦科疾病。子宮肌瘤是較為常見的因素,它是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肌瘤可能會使子宮腔面積增大,影響子宮收縮,從而導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子宮內膜癌也不容忽視,該疾病與雌激素長期刺激有關,55歲已過正常絕經年齡,雌激素持續影響子宮內膜,內膜異常增生,就可能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看起來類似月經,且出血量時多時少。此外,子宮內膜息肉也會導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息肉占據宮腔空間,影響子宮正常的生理功能。
除了婦科疾病,內分泌失調也可能“作祟”。隨著年齡增長,女性的內分泌系統逐漸失衡,如果長期精神壓力大、作息不規律,或是患有甲狀腺疾病等,都可能影響下丘腦 - 垂體 - 卵巢軸的正常功能,導致雌激素分泌異常,使得月經周期和月經量出現紊亂,即便到了絕經年齡,月經依然“不走”。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是背后推手。比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這是一種血液系統疾病,因血小板數量減少,凝血功能出現障礙,容易引起皮膚、黏膜出血,反映在生殖系統上,就可能出現月經量增多的情況。再如肝臟疾病,肝臟對雌激素有滅活作用,當肝臟功能受損,對雌激素的滅活能力下降,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也會影響月經,導致月經異常。
面對55歲還來月經且量大的情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及時就醫檢查十分關鍵。醫生通常會進行婦科超聲檢查,通過超聲可以清晰看到子宮和附件的形態、大小,判斷是否存在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厚、卵巢囊腫等問題;還會進行婦科內診,直接觀察陰道、宮頸的情況;必要時會進行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獲取子宮內膜組織進行病理分析,以明確是否存在子宮內膜病變。
如果檢查確診是疾病導致,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若是子宮肌瘤,根據肌瘤的大小、位置、癥狀等,可能采取藥物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對于子宮內膜癌,早期發現可以通過手術切除子宮及附件,并配合放化療,提高治愈率;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則需要調整生活方式,必要時使用藥物調節內分泌。
55歲還每月來月經且月經量不小,絕非正常現象,很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嚴重問題。女性朋友們一定要關注自身健康,一旦發現月經異常,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及時就醫排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守護好自己的健康防線!#女人五十多歲了還沒絕經正常嗎?##奕健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