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險資入市、“長錢長投”被監管層反復強調時,險企“當仁不讓”行動起來。
從過去的5月份來看,中國人保、中意人壽、陽光保險、中國太保、泰康資產、中國平安等險企接連成立私募基金,并宣布著手布局優質上市公司,發揮險資“耐心資本”的優勢,助力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險資提升股票占比,是當下的必然選擇。從資產端來看,監管不斷松綁險企權益資產的考核,鼓勵險資進入資本市場,擔當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從負債端來看,降準降息后,為避免“利差損”風險,險企需要以股息補票息,為成本端“減負”。
金融監管總局近日披露的數據也印證了險資作為資本市場的活水正在不斷注入:保險資金一季度運用余額達34.93萬億元,環比增長5.02%;其中股票投資規模2.82萬億元,環比凈增3900億元,增幅達16.05%。
01
險資紛紛入局
頭部險企“打頭陣”,今年5月,險企私募基金掀起了成立高潮。
對于市場來說,其實最關心的問題還是險資成立私募基金后,在投資上的傾向性。
5月30日,從平安集團獲悉,近日,平安資產獲金融監管總局正式批復,同意設立恒毅持盈(深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毅持盈”),該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將落戶深圳前海。
據了解,恒毅持盈將作為基金管理人向平安人壽定向發行契約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首期基金規模300億元。基金將聚焦“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重點布局符合政策導向和險資配置需要的優質上市公司。
5月27日,天眼查顯示,近日,太保戰新并購私募基金(上海)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額約90億元,經營范圍為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由中國太保、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
中國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5月26日,泰康穩行(武漢)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經完成登記備案,其成立于4月21日,由泰康資產發起設立。泰康穩行將以基本面分析為出發點,精選境內外市場中的優質上市公司,在科學、嚴格的風險管理前提下,追求基金資產的中長期穩健增值。
5月16日,陽光保險公告稱,董事會當日審議通過,子公司陽光資管擬發起設立全資子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并由基金管理人發起設立陽光和遠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子公司陽光人壽擬出資200億元投資該基金,占基金發售份額的100%。
陽光保險表示,試點基金投資范圍覆蓋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恒生港股通指數成分股及相關指數ETF、固定收益類資產、現金管理類工具等。試點基金專注于長期權益投資,有助于拓展公司資金參與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實現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充分發揮了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耐心資本的優勢,有利于資本市場穩定長期健康發展。
在本輪險企私募基金設立潮中,也有“強強聯手”的,如中國人保、中意資產的攜手。天眼查顯示,5月9日,北京保實誠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執行事務合伙人為中誠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出資額130.01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
合伙人信息顯示,保實誠源由中國人保旗下人保資本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意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誠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出資。
02
長投試點繼續
在政策東風之下,長線資金正在加速入市,目前第三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已在加速啟動。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5月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就透露,“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試點范圍,近期擬批復600億元,為市場注入更多增量資金”。
險資長期投資試點最早開始于2023年10月,由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各出資250億元,設立了規模500億元的鴻鵠志遠(上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這也是第一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
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接力”在今年1月和3月,金融監管總局共批復1120億元:1月,批復太保壽險、泰康人壽、陽光人壽和相關資管子公司成立規模達520億元的契約制基金;3月,批復包括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保險合計規模為600億元的長期投資試點。
綜合以上數據,在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上,金融監管總局合計批復總額將達2220億元。
中保新知觀察到,相比較于第一批、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第三批試點將逐步擴容到中小險企。
如中郵保險資管相關人士近日對媒體表示,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推動保險資金入市,發揮險資長期資本優勢的有益嘗試,公司正在積極爭取三期試點資格,目前正等待進一步通知。現在,保險系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筍一樣正在不斷涌現。
03
后市值得關注
今年5月,無論是從全球宏觀市場還是國內宏觀市場來看,都有重要的新變化。
從全球來看,5月10日至11日,中美在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并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達成了多項共識,對世界經濟、中美經貿關系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從國內來看,年內第一次降準降息落地。5月20日,也是時隔7個月,人民幣存款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迎來下調:1年期LPR為3%,5年期以上LPR為3.5%,均下調10個基點。
而在LPR下調的當天早上,國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陸續更新了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其中,三年及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25個基點。
特朗普“對等關稅”暫緩疊加國內寬松貨幣政策發力,作為經濟信心“晴雨表”的資本市場獲得有力的支撐。
從5月的股市來看,A股主要股指收漲:上證指數漲2.09%,深證成指漲1.42%,創業板指漲2.32%。港股同樣如此:恒生指數漲5.29%,恒生科技指數漲1.63%。一舉扭轉4月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的頹廢態勢。
對于接下來中國股市的走勢,5月28日,中信證券在其發布的《A股市場2025年下半年投資策略》中表示,從2025年四季度開始,全球主要經濟體在經濟和政策周期上預計再次同步,財政和貨幣同時擴張,港股和A股市場有望迎來指數牛市。
“接下來,市場風格上也會發生2021年以來的重大切換,從持續四年的中小票題材輪動,轉向核心資產的趨勢性行情。配置上,最重要的策略選擇應是重塑港A配比,進一步提升港股配置;其次是回歸核心資產,聚焦新興行業以及傳統行業的龍頭公司。”中信證券研報指出。
除了股市,人民幣在“對等關稅”暫緩后也進入升值通道。國際頭部投行高盛甚至樂觀預計,一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將會升值到1美元兌7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高盛還認為,人民幣升值也會讓中國股市受益,高盛看好消費科技、消費服務、銀行和房地產板塊。“人民幣潛在的匯率韌性支持我們對中國股市的超配立場,人民幣兌美元每升值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可能會推動中國股市回報上升約3%(包括匯兌收益)。”高盛如是預測。
總之,第三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不會是險資長投改革試點的終點。資本市場的信心建設可謂漫長的過程,其中需要作為“耐心資本”的險資的呵護。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監管層還會繼續為險企進行權益資產投資松綁,通過優化“長錢長投”的激勵機制等舉措推動險資入市。特別是在新會計準則下,險企能夠將所持股票的分紅計入利潤表,而股票價格的波動則不會影響當期利潤,會進一步鼓勵險資“長錢長投”。
那么,5月險資紛紛投資成立私募基金或許是一個新的開始。
撰文:胡婉香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