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這段劇情:劉姥姥踏入大觀園,曲折幽深,亭臺輝煌。見賈母被眾人簇擁而行,富貴逼人。她腳下打滑跌了一跤,卻只憨笑自嘲, 琉璃窗欞透進光,映得古董陳設金燦燦晃眼,她縮著手不敢碰,唯恐驚醒了這場潑天富貴的夢。
當時我也覺得這鄉里來的劉姥姥真是可笑,要換我的話一定不會像劉姥姥這么出沒見過世面一樣的出糗,雖然我當時還是個縣城都沒去過的學生,但已經認為自己博覽全書、見識非凡。
這莫名的自信直到2010年畢業進入旅游規劃設計院才被打破。那時正是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階段,很多大老板被當地政府招商引資回來建設鄉村,于是我們公司就承接了很多項目的策劃、規劃工作,那幾年,一年到頭我們忙的是不可開交。
當時所謂的建設鄉村,發展鄉村旅游,其實大部分的老板初衷就是建私人別苑,只是名義上是打造山莊、農莊、鄉村旅游點,主要是滿足私人接待,順帶著外接待營業。后面是八項規定,這種內部接待沒市場了,才不得已轉型以對外接待。
整個項目怎么高端大氣就怎么規劃,就一句話,錢不是問題,項目立項名義上是農莊、鄉村旅游點,里面跑馬場、高爾夫練習場、恒溫游泳池、私人影院等這些都是標配,項目規劃里一定是要有一棟非常龐大豪華的綜合樓,要能滿足老板們想要的高端餐飲、住宿、娛樂等要求,里面的陳列無一例外也都是怎么豪華怎么來,大門一關,懂得都懂。
那些年見識過非常多的當地豪紳,有的豪到什么程度?見過一個老板有一整塊重達幾十噸的金礦原石,堆在倉庫里吃灰,小的就更多了;擁有幾個倉庫古董字畫、瓷器的老板,要在山莊里單獨建2棟別墅做陳列館;還見過一個長30米寬2米、用整根陰沉木打造的茶臺,雕龍畫鳳,樓宇亭閣,精美絕倫,記得當時那老板說那茶臺值一個小目標........還見過其他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都多到數不過來了,當時看到這些的時候,我跟進大觀園的劉姥姥其實差不多是一模一樣的。
1
2025年五月初,廣東汕頭占地57畝投資上10億的英之園被拆的事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看完文章第一段,想必大伙其實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事情原委、英之園的豪華精美程度這里不再重復了,反正都拆完了。
除了這次鬧的沸沸揚揚的廣東汕頭英之園,這么些年來,網上時不時就會冒出類似的新聞。
隨便搜了幾個,像號稱長沙王“文三爺”他那棟占地30畝的豪宅,在他出事后,也被拆除,還見了報端。
還有年轟動一時的黑龍江牡丹江“曹園”,曹園是黑龍江牡丹江建的一片私人建筑群,距市區約10公里。建于2005年,最后也被拆除。
還有河北邯鄲市曲周縣的“袁府”,“袁府”設施豪華、功能齊全,占地54畝,是“冀南地區最壯觀的私人宮殿”,最后也因為未批先建被拆除。
還有湖南邵東的“申家大院”被依法拆除。“申家大院”前后花費了4年時間修建而成,大院依山傍水,亭臺樓閣,雕梁畫棟,裝飾相當華麗,總占地61畝。因此,申家大院也被人們稱為“邵東第一豪宅”。
這樣類似的案例多到數不勝數,大伙發現沒?一般一開始都沒事,它們都不是還在建設過程中或剛建好被拆,而都是建了好些年,才慢慢被曝光,也全都是這些豪宅的老板們在生意上失敗或者犯了其他事,才墻倒眾人推,才爆出來違規后續被拆。
地方上的豪紳違規建造大宅院的現象其實在中國各個角落都一直存在,只是有的沒那么嚴重,有的是還沒被曝光出來而已。
2
回歸正題,全國各地的有錢人為什么都熱衷違規建造大型宅院?
首先是身份象征與社會地位競爭。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根深蒂固的觀念,是禮制僭越的虛榮心,這其實是根本原因。
我們古代對住宅規定有嚴格等級規定,比方《明會典》、《清律例》,這些古代法律法規對不同級別的官員、不同的社會工種對住的房子都有明文規定,包括我們現行的公務員制度也還是,不同級別匹配不同的辦公室或房屋面積。
這些觀念一代一代的傳下來,到了社會上每個角落,這些地方豪紳常通過超規宅院彰顯財富與權力,不違規就沒還突顯出他的財富和權力的強大,反倒是越違規越好,本質是向地方社會宣示“特權地位”。
同時也是宗族勢力的展示,大宅院私人園林作為宗族活動中心,規模越大越能凝聚宗族威望,鞏固他們家族在地方上的話語權。
其次是土地兼并的經濟利益驅動,說人話就是低成本圈地,隱形資產增值。這里最明顯的現象就是集體建設用地經過項目開發的名義,變成企業資產后面以項目失敗名義集體資產變為私人使用。而正常的集體建設用地要建私人大宅院是不可能的,哪怕可以利用宅基地名義建,體量也是非常小的,跟這來不來幾十畝的體量相比,那就是云泥之別。
再者是地方監管失職。每一個被曝光出來的違法建設案例背后肯定附帶的一項問題就是地方監管失職。
這個怎么說呢?網友們對這事總是簡單認為是非黑即白,其實這事沒大家想的那么復雜。很多項目一開始的時候不是老板們故意去違建,也不是地方監管不力,而是有些只是簡單的鉆了政策空子而已。做鄉村旅游的都知道,在2010年到2019年這個階段,幾乎所有項目都是在既不合法也不違法的邊緣游走。
比方很多項目被強拆面臨的問題是未批先建,這個未批先建,就是當時行業內俗稱的既不合法也不違法。因為按當時國家出臺的為了鼓勵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國家給予每個項目流轉面積的7%作為項目配套建設用地指標,所以,套政策其實這是合法的。但就是辦不下來建設用地產權證,你想想,項目流轉面積的7%給你做建設用地指標,等于流轉1萬畝山地林地,就有700畝配套建設用地指標。這怎么批復的下來了?
然后項目呢又都建設完成了。后面2019年全國性的大棚房整治,就把這些沒辦到證的項目全給拆除了,文章第二段例舉的那些項目,所以都集中暴雷在2019年,當年無數項目老板虧得血本無歸。
這些既不合法又不違法的問題,其實現在都還一直存在著。不光私人別苑這么干,有些官方項目也這么干的,因為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很多項目想要落地,不得不找口子找方法才落的下來,否則真要做到合規合法,是沒法落地的,這些問題只要在農村駐村的扶貧隊、鄉村運營團隊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過。現在看是沒問題的,過幾年再看可能又不合法了。
還有部分項目是因為真正的監管不力,有些以罰代管、或真正存在著官紳勾結的利益往來也是有的,但不多,這里都不展開了。
3
寫在最后,現在農村大別墅到處都是,那么大棟棟的房子,你要說都沒超標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不過就算超也都不嚴重,不會像那些來不來大幾十畝建一個院子的項目。
稍微有錢的家庭哪怕房子建那么大一點,超出指標幾十平的,只要不建在別人的地方上,鄉里鄉親的沒人找你麻煩,大家都相安無事。
那有錢人建大宅院的風氣能改變嗎?永遠都改變不了的,這是中國社會幾千年文化傳統問題。換我要是有錢了,除了城里買大別墅,我還會衣錦還鄉,也回老家修大宅院、建園林山水的,相信等你有錢了跟我想的一樣。
很多網友們心痛這么項目建都建好了,直接拆除不是可惜了?這種念頭是不了解我們的國情表現。像這類一旦曝光出來的與普通老百姓生活懸殊太大的個體項目,幾乎清一色的結局是毀滅干凈。有平民憤的因素在里面,同時不會給后面的類似項目任何操作空間。在社會民聲面前,經濟價值不值一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