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寫了重慶人口年齡結構,數據顯示,大約60%的重慶人,處在16歲到59歲區間,屬于勞動力人口。
這一篇,我們看看當地勞動力人口,分別在什么經濟類型的單位工作。
在我國,按照經濟類型,將所有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個體戶、外資企業和其他經濟等類型。
《重慶統計年鑒》,雖說也收集了在外資企業就業的人口數據,但從歷年來的數值來看,所占比重并不高。
比如2023年末,重慶1661萬就業人口中,在外資企業就業的人口不過13萬,占比不到1%,沒有單獨羅列的必要。
按照這種方法,我們得到1999年以來重慶在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個體戶和其他五大類型的就業人口數據,將其繪制成百分比圖表,如下圖所示。
百分比圖表不考慮每年實際就業人數,只看當年就業人數里各經濟類型的比重,屬于更公平的對比方法。
1999年的時候,在集體單位就業的重慶人高在67.8%,平均每三個重慶勞動者,有兩人在集體單位就業。
到2023年,這一比例下降到24.3%,被個體戶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取代,排在所有經濟類型的第三名。
2023年的重慶,個體戶吸納就業人口增多的經濟類型,從1999年的16.9%增長到到2023年的29.4%,增長了超過12個百分點。
如果論增長幅度,最大的還得是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從1999年的3.9%增長到2023年的24.8%,增幅接近21個百分點。
當然,你如果細心,也會留意到國有單位就業人員的比重,不僅沒有增長,還從1999年的9.5%下降到2023年的6.7%。
近半個世紀的變化或許說明了一件事:自己給自己當老板,是一種效率更高的生產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