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宮之夜,莊蘆隱死于自己的親兒子之手,在漫天飛雪和熊熊火光之中結束了一生。
從人物定位來看,莊蘆隱作為蒯家滅門案的主謀之一,顯然是不折不扣的反派。但當他被逼至絕境,以如此慘烈的方式落幕時,觀眾的反應卻莫衷一是——有人為藏海大仇得報而拍手稱快,也有人為將軍遲暮而唏噓不已。
這種復雜的觀劇感受,恰恰體現了劇中人物塑造的立體與深刻。
莊蘆隱絕非臉譜化的反派形象。“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戰場經歷塑造了他對生命的漠視,也讓他形成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處世觀。
蔣襄背后的政治勢力更具利用價值時,他可以默許蔣襄毒殺自己的愛人沈宛;當莊之甫失去價值,而莊之行展現出潛力時,他又立即疏遠蔣襄母子,將莊之行生母沈宛扶為平妻。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極端利己的人物,卻在生命最后時刻選擇用自己的死換取兒子的生。當他以血肉之軀撞向利刃時,與十年前坦然赴死、告訴小稚奴要“活下去”的蒯鐸何其相似。
莊之行從前期的紈绔子弟,到甘心成為藏海的棋子,再到倒戈手握權力的父親,人物的成長與變化同樣值得玩味。
正如藏海所說,莊之行是被他親手培養出的“復仇怪物”。而對藏海的第三個仇人身份的隱瞞、逼宮之夜的折返,都表明莊之行已有了超出藏海預期的決策與行動。這是否會演變成又一個“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故事,同樣是后續劇情的重要看點。
藏海的人物命運則更為沉重。在復仇路上,他不僅要對抗外敵,更要與自己的內心不斷角力。
莊蘆隱那句“蒯鐸,你要是看到自己兒子現在的樣子,你是該笑還是該哭”,可謂誅心之語。當千辛萬苦要扳倒的仇人終于走向覆滅時,雪夜中獨行的藏海神情中不見快意,卻滿是深沉的痛苦。
或許從命運齒輪開始轉動的那一刻起,這場生死博弈就注定沒有真正的贏家。
《藏海傳》不以立場來簡單定義人物,也不因正邪對立而削弱人性的復雜。正因如此,劇中人物才能超越類型化的桎梏,在善惡交織的灰色地帶中喚起觀眾最真實的共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