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保持安全空間。
hi,我是貓。
包括語言上的空間。
孩子身上的靈氣是很珍貴的,大人想要的活在當下,直言不諱,他們身上都有,而且含量還很高。我常常懷疑,大人到底有什么資格教孩子,明明他們更容易快樂,明明他們更直言不諱,明明他們更接近幸福生活的真相:安于當下。
你去觀察孩子,他們是很忘我的,沒有分秒必爭的時間感知力。所以在把玩一個玩具,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反而讓他們更沉浸,更專注在眼前的事情。
而不去關心昨天什么事情讓他們傷心流淚?下一頓飯要吃什么?晚上幾點睡覺?明天該穿什么衣服?
過去不追憶、未來不思慮,只體驗現在。心無掛礙,足夠專注,就更接近心流。
這不是大人苦苦追尋的成事本源嗎?要我說,你也別關注什么博主了,也不需要在信息冗雜的網絡碎片化時代,花大量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和信任成本去篩選、過濾、考察一個優秀的前輩,只為學到一些不知道被加工過幾手的信息。
就從自己的孩子身上,去觀察,去覺知,舉一反三,見微知著。興許你會發現,孩子才是那個最有智慧的生活家。
有些時候不是孩子在被大人養育,而是大人很需要跟著孩子在重活一遍。
你可能都無法理解,為何公園里一塊形狀怪異的丑石頭,孩子可以爬上爬下數百次,花費超過1個小時,只為玩跳躍這個動作。
不是孩子呆板無聊,而是他們在體驗學會跳躍,學習駕馭風跟自己身體的能力,而大人只看到無聊、重復、沒有樂趣。我經常出門看到很多大人帶著孩子,但嘴巴上一刻不閑著,常常會judge孩子的玩樂,不是“有什么好玩的”就是“不是這樣,應該這樣”。
我很納悶,以大人的江湖閱歷,單靠眼睛,就能識破孩子的真實意圖。都不需要孩子張嘴,你就可以預判他的訴求,耐心等待他們主動表達需求的那一刻。
但為何大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歡提前事無巨細地提醒、改變甚至是期待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行動呢?
父母出于關注、關心,不斷提醒、評價孩子的行為,裹著一層“為你好”的糖衣,實際上對孩子的靈性卻是極大地摧毀,等于把孩子架在聚光燈上烘烤,他的行為、身體、任何語言都被當成可以觀賞和評判的物品。
這不是養育的真諦,而是變形的馴化,在心理學上也稱之為 “被凝視”。
孩子吃個飯,大人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看著,一會兒“吃口肉”,一會兒“筷子這樣拿才是對的”,一會兒“青菜也要吃”,一頓下來,都是指指點點。難道孩子不會吃了嗎?難道他先吃米飯在吃肉最后吃菜,就比先吃肉在吃青菜最后吃米飯更營養嗎?
這在我看來不是陪伴,而是觀賞跟強迫。養育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看待,不是大人投射自己行為、習慣、認知的工具。
對于孩子來說,只要他沒有表達需求(此需求不限包括哭鬧、語言、行為指示等表現形式),大人可以按兵不動,把那顆總掛在孩子身上的心,拉回一些,轉回到自己當前的事情上。
與孩子保持一個安全距離,既能在他需要的時候,及時給出回應,確認到父母的穩定存在,又不強加干涉,無孔不入,自然他就會擁有怡然自得獨處的能力,這樣的孩子總是會更投入到自己的游樂事情上,專注自身發展。
但事無巨細地評價、指導反而會讓孩子在自我認同的形成階段,感受到屢次挫敗感,時間一長內化父母的價值觀,甚至誤以為,“如果我做到不符合父母標準的事情,是否不配被看見。”
長期被凝視就是等于孩子提前相信自己不值得愛,不相信自己有做成某件事的能力,一旦做錯,就會陷入否定自己,自我貶低,成年之后很可能會發展出“假我”,不斷消耗自己。
這個假我,是一個“別人想看到的人”,別人的需求跟標準都排在自己的需求前面,養成事事討好,處處把他人放在首位,出現決策困難等行為模式。
而長期活在他人標準跟評價下生長的孩子,就會在不確定的處境中,不覺得自己應該被全然看見,而是需要有“條件”才值得被看見。
這是在矮化自己。
孩子應該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父母做好引導,不是事無巨細、也不是全然冷漠,不事事要求孩子符合自己期待,孩子就會信任父母這份尊重的愛,自由生長。
每個人天生就有安于當下、專注的能力,只不過這份鏈接事物本質的能力在成長過程中,被或多或少地削弱了。
每次聊到這種親子關系,目的都不是跟父母劍拔弩張,一味耍鍋,而是了解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既然過去沒得到穩定的精神認同以及愛的表達。
那就轉向內求,不要在延續這種被凝視的境遇,更不必內化他人的評價標準,把自己陷入被觀賞的境地。
把自己重養一遍,按照當下的覺知,看見自己,安頓自己,發展自己。
而作為父母,適時地退后,明白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本就是客體,我們只要穩定地存在就可以了。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