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最令人上癮的,莫過于滿屋的涼氣。無論在家里、辦公室,還是商場里,空調、風扇,簡直一刻都不能停。但似乎古廟殿宇或者老宅民居,卻不一樣。一腳踏進去就令人神清氣爽、心明眼亮。那么,同樣是建筑,為什么那些古老的建筑,似乎比現代建筑更加宜居?
這是因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屋檐外挑、抬梁式、多層木結構等巧妙布局和材料選擇,來達到保溫隔熱的效果,而這就是如今建筑節能理念的基礎。目前,中國建筑節能事業雖然取得了一些顯著成效,但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建筑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銳增,不少高校紛紛加大專業建設力度,力求跟上行業發展速度,對口培養高級應用型工程人才。
而北京建筑大學作為一所擁有近120年辦學歷史的老牌建筑名校,其建筑學特色由來已久,且積韻深厚。因而,該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在本科專業教育方面也頗有優勢。
若是仔細追溯辦學歷史便會發現,北建大早在1952年便開設了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本科專業,是全國首批開設此類專業的院校之一。1977年全國高考恢復后,該校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重新開始招生,并于次年增設了城市燃氣熱能工程本科專業,成為全國首批設立城市燃氣專業的“燃氣老四校”之一。
1990年開始,為了整合專業資源,更精準培養高等人才,北建大又將“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和“城市燃氣工程”專業合并調整為“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并于同年建成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法能源培訓中心”,引入了歐盟的先進設備和教育理念,進一步提升了專業的實力和社會認可度。
時至今日,該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已經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這就意味著其在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師資力量等維度均已達到國內頂尖水平,成為建筑節能領域人才培養的“標桿樣本”。
而實際上,北建大這一專業的人才培養成效確實顯著。從1977年至今,其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培養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火炬燃燒系統主設計師高春梅、國際燃氣聯盟(IGC主席)李雅蘭等多位行業領軍人物。
即便近幾年,該專業大部分畢業生進入城管委、住建委等各級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或中國建筑設計院、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鐵建設集團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等大型國央企業。就業質量、畢業生認可度、用人單位認可度以及社會影響力均居該校首位,領先同類型高校。
在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中,建筑作為生活、工作與文化的核心載體,其形態與功能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革新,建筑節能也將隨之不斷發展演變,這一過程則需要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而北京建筑大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從專業實力、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來看,都不失為一個值得選擇王牌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